別再笑「讀文科冇出路」!專訪5位文科生 AI讓他們在吃時代紅利
左:Sophia以一等學位畢業於杜倫大學數據科學項目碩士;右:在當雅思老師時,Sophia的口語成績達到8分。(一條授權使用) 比起陳柳陽和班布是受到ChatGPT的感召而產生了轉行的動力,Sophia和小樂兩名英專生的「AI時刻」顯得更為誤打誤撞和先驗。 95後Sophia自詡「從小學習普通」,起初學的是英語和文學專業,後來轉行數據科學。今年是她在一家英國科技公司工作的第三年,辦公地點位於倫敦最貴的寫字樓。 2020年,Sophia在比利時唸完世界文學史碩士,回到蘭州老家的當雅思老師。因為疫情,線下的雅思考試經常被取消,可以線上進行的多鄰國英語測試變得流行。 在備課的時候,Sophia發現多鄰國線上測試比雅思更難。雅思可以通過答題技巧提分,但多鄰國測試行不通。因為後者題庫更大,而且題目是機器出的,會自適應答題者的水平,答對的越多,拿到的題目會越來越難。 出於好奇,Sophia查到多鄰國出題用的是機器學習算法、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我當時就對這個領域產生了興趣。」 同時,雅思老師的工作也讓她感到疲憊。Sophia的雅思口語得分能達到8分,在蘭州屬於少見的高水平,經常被機構當作宣傳的噱頭。但是,她能夠得到的報酬並不對等,一個小時的課,「機構誇張的時候收學生六七百塊錢,但到老師手上只有一百多。」 綜合考慮之後,Sophia決定一邊工作一邊自學編程語言Python,再去英國讀一個數據科學的碩士。 2018年,小樂通過外語類保送政策進入Top2學習英語。那時,英語專業的就業狀況已初現頹勢。小樂的同學們達成了潛在的共識,「大家進入這麼好的學校,基本都想着轉行」,多數人選擇轉去金融行業。 在嘗試商業分析的工作之後,小樂放棄了商科。她發現自己的性格並不適合從事商科,更根本的原因是,「這種工作對社會產生的價值不是我想要的。」 由於學校不限制跨專業選課,小樂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了一些計算機學院的課,譬如編程語言C++、神經網絡、人工智能。 在原本英語專業的選課中,小樂也放棄了文學和翻譯方向的課程,選擇了她覺得比較有意思的語言學。這為她後來申請碩士項目的方向 —— 計算語言學,埋下了伏筆。 原文網址: 別再笑「讀文科冇出路」!專訪5位文科生 AI讓他們在吃時代紅利 | 香港01 資訊來源: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55756?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