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亚元

亞元是類似於歐元的亞洲統一貨幣單位,與目前已成為世界最強勢貨幣之一的歐元不同,亞元至今仍處於構建階段,尚未成為真正成型的實體貨幣。亞元的成型面臨著比當初歐元成型更為複雜、困難的現實條件,然而隨著亞洲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亞元正“向我們走來”。  在2001年的上海APEC會議期間,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譽為“歐元之父”的羅伯特·蒙代爾(Roberta Mundell)發表了自己對未來世界貨幣格局變化的看法。他預言:“未來10年,世界將出現三大貨幣區,即歐元區、美元區和亞洲 貨幣區(亞元區)。在全球性貨幣缺少的情況下,亞洲或者亞太地區建立一個統一貨幣是大勢所趨。”他的這一論斷為亞元區的建立帶來了生機勃勃的希望。然而,應該看到的是,儘管東南亞各國都有建立亞元區的良好願望,但建立一個貨幣共同體是非常複雜和艱難的,亞元區的設想能否成為現實,取決於各個方面及諸多因素。  亞洲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發展差異巨大、各國利益交織複雜,使得亞洲一體化進程進展緩慢,亞元的啟動也顯得步履維艱,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區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加之各國政府的不斷努力與協調,亞元的啟動進程在近年來出現了一系列可喜的進展。 “亞元”概述 中國、韓國和日本等亞洲國家共同使用單一貨幣的構想正漸漸浮出水面。負責對亞洲地區發展中國家進行金融支持業務的亞洲開發銀行(ADB)最快將於三月對外公佈亞洲共同貨幣“亞元(ACU)”。 “亞元”可以在韓、中、日以及東盟(ASEAN)十國等十三個國家內使用。 “亞元”不是可以當場使用的實物紙幣或銅錢,而是一種根據亞洲十三個國家貨幣價值、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及貿易規模等的加權值制定的虛擬貨幣。亞洲開發銀行將核定亞元對美元及歐元的匯率,並通過網站對外公佈。 亞元是實現亞洲共同貨幣的第一個階段,首先可以用為各國制定匯率政策時的參考指標。在制定亞洲共同貨幣方面,韓中日等亞洲主要國家政府大部分持贊成意見。但是,目前就亞元能像歐元一樣通用的具體計畫達成了協定。如果亞元作為實際貨幣使用,全世界將分為美元、歐元和亞元等三極貨幣圈。“亞元”的誕生還意味著亞洲國家面對走向區域化的美洲經濟區和歐洲經濟區實現經濟一體化。 “一直以來,中國和日本政府都努力想要使人民幣和日圓成為代表亞洲的貨幣,但雙方互不讓步,使此事面臨困境。結果,將亞元當作亞洲共同貨幣第一步的方案得到了有力支持。” 從歐洲國家開始討論共同貨幣問題到歐元的誕生,經歷了三十多年時間,但是,由於亞洲各國的交易增加速度比美國和歐洲更快,因此很多人預計,亞元的誕生可能會比預想更快實現。但是,也有不少障礙。因為美國擔心在亞洲經濟區內的影響力削弱,可能會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進行牽制。財經部有關人士說:“旨在協調亞洲地區貨幣政策的亞洲貨幣基金組織(AMF)的誕生也因美國的反對面臨困難。美國並不希望世界金融市場出現美元、歐元和亞洲圈的三極化局面。”   “亞元”走過的歷程 1997年,日本提出了建立亞洲貨幣基金的設想,並承諾為這一基礎提供1000億美元的資金。在同年的東盟國家首腦會議上,基於東南亞各國尤其是東盟成員國從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得到的直接教訓,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最早提出了“亞元區”設想。  2000年5月亞洲開發銀行年會上,各國財政部長在泰國清邁簽訂了“清邁協議”,協商通過了將東盟成員國之間的貨幣互換協議範圍擴展到中國、日本和韓國的金融合作條款。  2001 年上海APEC會議期間,“歐元之父”蒙代爾(Robert A. Mundell)發表了自己對未來世界貨幣格局變化的看法:“世界將出現三大貨幣區,即歐元區、美元區和亞洲貨幣區(亞元區)。”2003年蒙代爾建議,設立由亞洲地區某一組貨幣組成的共同貨幣,爭取在每個國家不放棄本幣的情況下,能讓一種叫做“亞元”的區域性貨幣在亞洲流通。這個建議獲得許多亞洲國家的積極回應。 2002年11月4日,中國與東盟十國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雙方達成時間表規定,2010年中國與東盟老成員,即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將建成自貿區,2015年和東盟新成員,即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將建成自貿區,屆時,中國與東盟的絕大多數產品將實行零關稅,雙方的貿易將實現自由化。該自由貿易區涵蓋逾18億人口,GDP總量近4萬億美元,面積約 14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最具經濟潛力和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 這無疑為亞元的啟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2003年蒙代爾建議,設立由亞洲地區某一組貨幣組成的共同貨幣,爭取在每個國家不放棄本幣的情況下,能讓一種叫做“亞元”的區域性貨幣在亞洲流通。這個建議獲得許多亞洲國家的積極回應。  2004年,在2000年“清邁協議”基礎上,亞洲債券基金應運而生,亞洲債券市場協定得到強有力的推進。目前各成員國在“10+3”框架下先後簽署了16項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總規模達365億美元。 2006年初,亞洲開發銀行地區經濟一體化室室長河合正弘向日本媒體透露,亞行正在設計“亞元”概念,估計2006年中期設計完畢並正式公佈。 在亞洲開發銀行的設計規劃裏,“亞元”英文名稱為“ACU”,其基本設計概念是一攬子貨幣方式,其中包括人民幣、日元、韓元及東盟10國的貨幣。另外,是否應加入台幣和港幣仍在研究之中。計算方法採取各種貨幣的加權平均值計算,即根據各國和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外貿進出口額等計算出其貨幣在一攬子貨幣中的比重。估計人民幣、日元、韓元的比重會較高。新設計的“亞元”將和美元及歐元形成一定匯率,亞行計畫從明年某個時期開始每天公佈“亞元”兌美元或歐元的匯率牌價。 據稱,“亞元”的設計主要參考了歐元誕生前後的經驗,即歐盟當時公佈的“歐洲貨幣單位”,這個單位同樣採取了一攬子貨幣方式,該方式對後來平穩過渡到完全意義上的“歐元”起到了橋樑作用。但河合認為,亞洲當時的情況和當時的歐洲有所不同,亞洲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區和經濟差距較大,一體化進程較低,因此, “亞元”的正式誕生仍需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過渡期,即使2007年公佈“亞元”概念,亞行短期內也不會要求各種貨幣和“亞元”掛鉤。但是可以根據“亞元”調整金融和貨幣政策,使貨幣機制逐步向“亞元”靠近,這樣就為將來“亞元”的正式出臺奠定了基礎。當前對“亞元”的設計和試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亞洲開發銀行的這一“亞元”規劃因亞洲貨幣單位應包括哪些貨幣以及它們的權重如何分配等問題上存在政治和技術上的爭論,該計畫已被推遲。 2008年,“亞元”的成型歷程再次出現轉機,中國、日本、南韓,以及東盟等亞洲13國領袖2008年10月24日在北京達成協議,將於2009年6月前成立800億美元的聯合基金,以防止區域金融危機與捍衛本國貨幣,特別是針對出口蕭條等引發的美元枯竭問題,確保成立外匯的共用管道。其中,中、日、韓已同意提供80%資金,約640億美元,其餘160億美元由東協會員國共同出資。這個舉措,無疑意味著朝成立亞洲貨幣基金的方向邁前一大步。 2009年5月3日,中日韓及東盟10國財長在印尼巴厘島聯合宣佈,規模為1200億美元的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將於2009年底前正式成立並運作。同日,中日韓三國財長敲定三方在籌建中的自我管理的區域外匯儲備庫的出資份額。其中,中國出資384億美元,日本出資384億美元,韓國出資192億美元,分別占儲備庫總額的32%、32%和16%。另外,東盟占比20%。 “亞元”面臨的現實困難 “亞元區”的設想最早是由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於1997年在東盟國家首腦會議上提出的。2003年,有“歐元之父”美譽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蒙代爾建議在亞洲地區設立由某一組貨幣組成的共同貨幣——“亞元”在該區域流通。在2005年博鼇亞洲論壇年會上,香港特別行政區代理行政長官曾蔭權再次提到了在亞洲實行“亞元”貨幣問題。然而,願望不能代替現實,在可以預見的未來 “亞元”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第一,亞洲各國經濟發展水準的差異較大。亞洲目前的情況和當時的歐洲有所不同,亞洲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水準的差異已成為“亞元”區建立的關鍵性障礙。在這個區城內,既有世界經濟強國、大國,也有以傳統農耕作業為主的經濟小國。國與國之間、甚至一國不同地區之間的總體經濟水準、居民收入水準等都有較大差距。在經濟結構上,中國和東盟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國內經濟中比重較高、出口產品相互替代、經濟增長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較大等,從而在許多重要經濟領域都是競爭關係。經濟上大體的均衡發展是建立“亞元”的基礎性條件,沒有這個基礎性條件,“亞元”就無從談起。 第二,亞洲國家缺乏共同的政治意願。由於歷史、文化以及政治制度的差異,亞洲國家之間普遍缺乏必要的凝聚力。與歐洲的情況相比,亞洲的國家不具備歐洲國家那種政治上的協同性,缺乏共同的政治意願。一是對亞洲的歷史、現狀和未來,亞洲各國認識存在很大差異。二是一些亞洲國家之間存在領土、領海等的主權爭議,這種爭議甚至有戰爭的風險。三是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差異很大。四是宗教信仰差異很大。“亞元”的創立實際上意味著加入“亞元”區國家主權的部分讓渡,如果亞洲選擇了單一貨幣,意味著一種高度的政治整合,而這種整合程度在缺乏共同政治意願的亞洲是很難被接受的。 第三,亞洲沒有錨貨幣。亞洲現階段難以解決建立貨幣聯盟所遇到的“第N種貨幣問題”。成員國之間建立貨幣聯盟的初衷就是通過最小的權利讓渡代價,以獲取最大的公平收益。所以在N種獨立貨幣的經濟主體之間,如果要建立貨幣聯盟,就會遇到“第N種貨幣問題”。於是,究竟選擇哪一種貨幣作為錨貨幣便成為“第N種貨幣問題”。亞洲與歐共體相比,在現階段很難確定錨貨幣,區域內的兩種主要貨幣——日元和人民幣在現階段都難以成為錨貨幣。亞洲能與德國的經濟實力相比的只有日本,但日元並不是亞洲的德國馬克,雖然日本學者提倡在東亞建立以日元為中心的匯率聯動機制,就像德國馬克在歐洲匯率聯動機制中所發揮的作用一樣。但是,日元並不像當年的德國馬克那樣,是強硬的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性貨幣。日元在外匯市場交易中所占的比重只有13.5%,在官方外匯儲備中占6.2%,在國際銀行貸款中只占0.2%,在國際債券發行中占8.6%,而在國際貿易結算中也僅占5%。區域內第二經濟大國的中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壯大,人民幣在東南亞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強勢貨幣,但現階段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剛剛起步,前景還不確定,嚴格的資本管制、薄弱的國內金融業以及人民幣至今仍無自由兌換的時間表等,使得人民幣短期內難以成為東亞貨幣合作的錨貨幣。因此,東亞現階段尚面臨建立貨幣聯盟前期所遇到的“第N種貨幣問題”。 上述影響“亞元”創立的障礙,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難以克服的。因此,亞洲各國應該立足於當前,從經濟一體化的初級階段入手,加強區域內經濟合作;同時,在金融領域注重對風險的共同防範,建立相應的金融危機防範機制,尋求亞洲各國共同穩定發展。 “亞元”正向我們走來  2009年5月3日,中日韓及東盟10國財長在印尼巴厘島聯合宣佈,規模為1200億美元的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將於2009年底前正式成立並運作。 同日,中日韓三國財長敲定三方在籌建中的自我管理的區域外匯儲備庫的出資份額。其中,中國出資384億美元,日本出資384億美元,韓國出資192億美元,分別占儲備庫總額的32%、32%和16%。另外,東盟占比20%。  建此儲備庫核心目的有二:一是解決區域內短期資金流動困難;二是作為現有國際金融機構的補充。 現在世界上唯一的區域統一貨幣是歐元,它是有特定的歷史、經濟、文化背景的。例如,歐盟各國有強烈的實現共同貨幣的意願加上德國和法國的積極推動。另外,歐洲各國經濟實力、貨幣政策以及各項經濟指標差距不大。再則,歐洲各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這作為共同貨幣的文化基礎十分重要。 而上述因素恰恰是東亞各國所不具備的,“東亞各國目前合作意願不強,政治互信也比較欠缺。 另外,實現區域共同貨幣需要經濟領域合作到一定程度並且人員、資源能夠自由流動,而東亞地區經濟合作還未達到這樣的程度。” “東亞地區加強金融合作是一個必然趨勢,但是“亞元”實現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經濟方面,實現單一貨幣需要各國擁有共同的經濟目標,並且經濟實力相當、經濟指標以及貨幣制度相似,但目前東盟各國加上中、日、韓各國差異還很大。另外,東亞各國政治意願不強。” 實現統一貨幣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自由貿易區發展到關稅同盟並最終實現共同貿易市場的產物。“而目前東亞地區經濟貿易合作還未達到如此緊密的程度。”也有經濟學家認為,統一的貨幣可以使亞洲經濟避免因美元、歐元大幅波動而受到影響,並可以減少證券投資風險。如果由美元、歐元、亞元共同構成國際貨幣體系,也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穩定。 

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成立“亞元”離我們又近一步

5月3日,中日韓及東盟10國財長在印尼巴厘島聯合宣佈,規模為1200億美元的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將於2009年底前正式成立並運作。 同日,中日韓三國財長敲定三方在籌建中的自我管理的區域外匯儲備庫的出資份額。其中,中國出資384億美元,日本出資384億美元,韓國出資192億美元,分別占儲備庫總額的32%、32%和16%。另外,東盟占比20%。   建此儲備庫核心目的有二:一是解決區域內短期資金流動困難;二是作為現有國際金融機構的補充。   新聞背景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有人提出亞洲地區貨幣合作機制的設想,擬模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成立一個“亞洲貨幣基金組織”。2000年,這一想法演化為中日韓與東盟10國之間的一個貨幣互換協議《清邁協議》,協議要求協議方互相提供短期資金支持,化解流動性危機。   亞洲外匯儲備庫的設想則起源於2007年。當年5月,在《清邁協議》的基礎上,東盟和中日韓財長會議提出了設立共同外匯儲備基金的設想。2008年大規模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無疑又成了這一基金的催產素。截至2008年4月底,在《清邁協議》下,“10+3”各國共簽署了16份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總規模為840億美元。區域雙邊貨幣互換機制的形成標誌著本地區資金救助機制的建立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而同年5月,東盟與中日韓按照《清邁協議》,就籌建規模達800億美元的亞洲外匯儲備庫達成一致。2009年2月22日,於泰國召開的“10+3”特別財長會議決定將籌建中的區域外匯儲備基金規模進一步擴大50%,至1200億美元,履行《清邁協議》的步伐明顯加快。   權威解讀   2003年,“歐元之父”諾獎得主蒙代爾曾建議,設立由亞洲地區某一組貨幣組成的共同貨幣,爭取在每個國家不放棄本幣的情況下,能讓一種叫做“亞元”的區域性貨幣在亞洲流通。   “即將成立的亞洲外匯儲備基金將為變革現有世界貨幣體系提供條件,雖然不是像‘歐元’那樣的統一貨幣,但已經起到了‘亞元’的作用,將使得亞洲貨幣取得更高的國際地位。”美國前總統經濟顧問拉特裏奇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曾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曾說,通過擴大儲備資金規模等手段擴大亞洲國家的金融合作,可以達到“一箭三雕”的效果:一是可以增強亞洲國家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二是可以保證亞洲各國外匯儲備的安全;三是可以增強對亞洲以外國家的吸引力,為超主權貨幣創造先行先試的經驗。   加拿大聖瑪麗大學校長科林·道茲認為,亞洲共同貨幣有很多優勢,但是需要一個中央銀行,需要輔之以很多基礎設施,還要考慮到政治方面的因素,這對各經濟體相似度較高的歐洲也是一個重大挑戰,對亞洲更是如此。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認為,東亞成立外匯儲備基金有助於依靠自己力量擺脫危機。不過,目前沒有統一的機構去管理外儲基金,屆時,資金的調撥將成問題。   “亞元”何時誕生?有人認為需10年,有人認為40年也難實現。但“亞元”仍然值得期待。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的成立,無疑使“亞元”的誕生又多了一個前提

學者建議:東亞聯建“亞元” 制衡美元歐元

建立東亞貨幣基金,進而建立類似歐元的亞元,制衡美元、歐元,將有助於平衡全球經濟結構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美國金融危機顯示:全球貨幣體系必須重構。 現行貨幣體系存在重大漏洞,美元佔據全球貨幣體系頂端,可以向全球各國徵收鑄幣稅,美元鑄幣稅已經超出各國所能承受的極限。缺乏制約的組織具有巨大的道德風險,無限膨脹、缺乏制約的貨幣同樣如此。美元徵收鑄幣稅越來越重,導致全球收穫畸形的經濟結構,東亞人製造收穫美國,美國人消費收穫財富。 美元危機 亞元契機 東亞的經濟結構決定了東亞各國是持有美元儲備最多的地區,也是美元鑄幣稅最大的受害地區。目前美國政府發行的2.67萬多億美元國債中,亞洲國家持有大約半數。其中,中國高達1.8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占比約60%。2008年,中國持有美國債券組合投資高達1.06萬多億美元;日本持有1.0046萬億美元,韓國持有2396億美元,均居全球前列。 東亞地區以製造經濟為主,亟需穩定而可預期的匯率機制。目前日益動盪的貨幣體制,使東亞千辛萬苦獲得的美元一夜之間大幅縮水,形成金融資本嚴重掠奪產業資本的局面。並且這一切都是在貨幣市場化的名義之下,使東亞各國有苦難言。 為應對貨幣掠奪戰,亞洲各國一直設想建立亞洲基金,但是長期以來遭遇西方國家反對,有名無實。現在正是推出的最佳契機。 美元的失信成為全球公害,美國救市需要東亞各國美元儲備的援助,建立東亞貨幣基金,進而建立類似歐元的亞元,制衡美元、歐元,平衡全球經濟結構,這已經現實地擺在各國政府面前。 東亞貨幣基金提速 早在1997年,東南亞發生金融危機時,由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救災不力,當時日本提議成立1000億美元的亞洲貨幣基金組織,但遭到美國和IMF否決,理由是這會削弱IMF的地位,降低援助條件則將導致亞洲企業、政府出現道德風險。 亞洲各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2000年5月,東盟十國與中、日、韓三國在泰國清邁簽署協議,根據該協議:東亞國家同意加強有關資本流動的數據及資訊交換;建立區域救援網路;加強各國貨幣當局現有的合作框架。 同年8月,東盟以及中、日和韓的中央銀行又將多邊貨幣互換計畫規模由2億美元擴展至10億美元。今年5月4日,亞洲13國財長一致同意,建立一個規模至少為8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基金,用於應對地區金融危機。亞洲各國終於在朝向統一的亞洲貨幣基金道路上前進了一步。 而疾風暴雨般的金融危機,使東亞貨幣基金的時間表大大提前。預定於2009年設立的800億美元的東亞外匯儲備基金,可能在今年出臺。據韓國媒體報導稱,中、日、韓三國財政官員將於10月中旬在華盛頓會晤,就救市細節、如何抵禦金融危機影響進行協商,並將商討成立800億美元“亞洲共同基金”。 人民幣“走出去”恰逢其時 但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此,而在於以下舉措。 中、日、韓三國將考慮以貨幣掉期的方式,互相持有對方貨幣作為外匯儲備,確保金融市場穩定,避免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再度出現。 “亞洲共同基金”的宗旨在於,由作為外匯儲備額強國的中、日、韓三國為主軸,針對出口蕭條等引發的美元枯竭問題,確保成立能夠擁有外匯的共用管道。 此舉可達兩個目的,一是可以穩定美元匯率,避免東亞各外匯儲備國自身財富縮水,同時可以取得西方國家支持;二是中日韓三大東亞經濟強國互相持有對方貨幣,互為對方貨幣提供擔保,這樣,三大國的貨幣可以納入統一的信用體系,為東亞貨幣的出籠打下基礎。從長期來看,可以增強東亞國家對國際金融動盪的抵禦能力。 對於人民幣本身來說,由於其匯率未能市場化,不可能成為全球主要貨幣,只能在周邊有限的幾個經濟區域流通。而次貸危機提供了一個契機,使人民幣擴大流通範圍,從東亞到世界,最後與日元一樣成為全球主要流通貨幣。這對於中國經濟、東亞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是大好事,中國應該力助其成,補上人民幣匯率的短板,解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

專家: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等使亞元夢想尚難成真

       “歐元之父”、諾貝爾經濟獎獲者羅伯特·蒙代爾2004年6月2日下午在海南大學演講時預言,亞洲統一貨幣“亞元”可期但尚待時日。         中新網11月5日電 不久前有報導稱:亞洲開發銀行將推出一個由一籃子亞洲貨幣組成的概念性的貨幣單位,以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孫東升在今日出版的《人民日報海外版》上撰文指出,亞洲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等三大原因使“亞元”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據悉,“亞元區”的設想最早是由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於1997年在東盟國家首腦會議上提出的。2003年,有“歐元之父”美譽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蒙代爾建議在亞洲地區設立由某一組貨幣組成的共同貨幣——“亞元”在該區域流通。在2005年博鼇亞洲論壇年會上,香港特別行政區代理行政長官曾蔭權再次提到了在亞洲實行“亞元”貨幣問題。   然而,文章指出,願望不能代替現實,在可以預見的未來 “亞元”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第一,亞洲目前的情況和當時的歐洲有所不同,亞洲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水準的差異已成為“亞元”區建立的關鍵性障礙。經濟上大體的均衡發展是建立“亞元”的基礎性條件,沒有這個基礎性條件,“亞元”就無從談起。   第二,與歐洲的情況相比,亞洲的國家不具備歐洲國家那種政治上的協同性,缺乏共同的政治意願。“亞元”的創立實際上意味著加入“亞元”區國家主權的部分讓渡,如果亞洲選擇了單一貨幣,意味著一種高度的政治整合,而這種整合程度在缺乏共同政治意願的亞洲是很難被接受的。   第三,成員國之間建立貨幣聯盟的初衷就是通過最小的權利讓渡代價,以獲取最大的公平收益。所以在N種獨立貨幣的經濟主體之間,如果要建立貨幣聯盟,就會遇到“第N種貨幣問題”。於是,究竟選擇哪一種貨幣作為錨貨幣便成為“第N種貨幣問題”。亞洲與歐共體相比,在現階段很難確定錨貨幣,區域內的兩種主要貨幣——日元和人民幣在現階段都難以成為錨貨幣。因此,東亞現階段尚面臨建立貨幣聯盟前期所遇到的“第N種貨幣問題”。   文章最後指出,上述影響“亞元”創立的障礙,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難以克服的。因此,亞洲各國應該立足於當前,從經濟一體化的初級階段入手,加強區域內經濟合作;同時,在金融領域注重對風險的共同防範,建立相應的金融危機防範機制,尋求亞洲各國共同穩定發展。

樊綱:中國應考慮支持創立亞洲貨幣單位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資料圖片)   商務部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亞洲貨幣單位可為人民幣提升國際地位帶來機會   本報訊 (記者 蘇曼麗) 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中國經濟學家樊綱日前在坎培拉出席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一次會議時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目前已不再擔憂亞洲貨幣單位可能被日元主導,中國應考慮支持創立亞洲貨幣單位。   樊綱在以個人名義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最初對亞洲貨幣單位提議持懷疑態度,原因是中國擔心該貨幣單位將由日元主導。但目前,中國在經濟及貿易方面的增長,已經掃清了許多方面的疑慮。樊綱現任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並在前不久剛被任命為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進入央行智囊團。   而商務部網站在8月29日發表了商務部世界經濟貿易研究部的一份研究報告也表態支持亞洲貨幣單位的建立。該報告指出,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升值是預示著人民幣流通性的提高,對亞元的建立是好的趨勢。而在目前編制方法下,考慮到中國相對其他經濟體非常快速的外貿和GDP增長速度,人民幣在亞洲貨幣單位中的比重還有巨大的上升空間。因此,中國應當支持亞行編制亞洲貨幣單位,這對中國經濟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該報告進一步認為,亞洲貨幣單位可為人民幣提升國際地位帶來機會,一是增強人民幣在亞洲地區的地位和影響;二是進一步加強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深層次合作,並能夠穩定人民幣與其他貨幣之間的關係。   其實,亞洲貨幣單位不同於歐元,其目的是設立一個觀察亞洲匯率變化的指標體系,通過觀察這一指數,分析貨幣單位成員匯率相對美元或者歐元的匯率變化趨勢,以及亞洲貨幣單位成員自身匯率變化規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日本首先提出設立一個類似亞洲貨幣單位的指數,以增加地區貨幣穩定性。最近,亞洲開發銀行一直推動建立亞洲貨幣單位。在今年初一次北亞及東南亞財長會議上,與會者對該問題進行了細緻討論,並同意啟動對亞洲貨幣單位的研究。

亞洲貨幣單位將推出 標誌性的亞元前景並不樂觀

亞洲貨幣單位的推出,未必是亞元誕生的先聲   國際先驅導報實習記者何苗報導 1月14日,韓國《朝鮮日報》關於設想中的亞洲共同貨幣“亞元”的報導引得東亞媒體一陣“騷動”。該報道稱,韓、中、日與東盟十國將制定亞洲版的“歐元”,即亞洲統一貨幣“亞元”的虛擬貨幣形式——亞洲貨幣單位(ACU, Asia Currency Unit,也有報導稱之為“Asian Currency Unit”)。該虛擬貨幣最快可望於今年   亞洲貨幣單位不是可以當場就使用的實物紙幣或鑄幣,而是一種根據上述亞洲13國貨幣價值、國內生產總值及貿易規模等的加權值制定的虛擬貨幣。亞洲 3月,由負責對亞洲地區發展中國家進行金融支援業務的亞洲開發銀行(ADB,簡稱“亞行”)正式對外公佈。 開發銀行將核定“亞元”對美元及歐元的匯率,而後通過網站對外公佈。 ACU:亞元蛹?   亞洲貨幣單位尚未推出,就有媒體將其稱為當然的“亞元”,而此前亞洲開發銀行區域經濟一體化辦公室主任河合正弘接受路透社採訪時甚至連“亞洲貨幣單位”這一名稱都未確認,只是表示,“表現一籃子貨幣價值的貨幣單位將可以用來衡量13國貨幣整體對美元或歐元的變動,也可以用來衡量13國各自貨幣對該貨幣單位的幣值變動情況”。不過,亞行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日前證實亞行將推出“亞洲貨幣單位”,但具體時間未定。   “目前來看,亞洲貨幣單位對現實經濟生活的影響微乎其微。但如果亞洲貨幣一體化進展順利,亞元最終將對現實經濟生活產生深遠影響——亞洲將有類似於歐元的統一貨幣,貨幣在區域內的完全流通將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的開展。此外,統一貨幣將使得區內各國間貿易的匯率風險基本化解,並最大程度上減少了美元、歐元匯率波動對區域內各國的影響。東亞將以一個整體的形象屹立於世界經濟之林。”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博士程實介紹。   亞洲即將誕生的亞洲貨幣單位(ACU)類似歐元(EURO)的前身EUA(European Unit of Account)和ECU(European Currency Unit)。EUA誕生於1975年3月,ECU誕生於1979年3月,而歐元誕生在1999年1月,正式流通於2002年1月。歐元是在EUA和ECU逐漸被歐元區成員國廣泛使用、熟悉,並最終接受後,才順理成章地出現的。“如果將歐元的誕生比作化蝶,那麼EUA和ECU就像是蟄伏期的蛹,為最後的進化做著各種準備。ACU之於亞元,也類似於這種關係。”程實介紹。   “亞元還是一個遙遠的概念,亞洲貨幣單位與亞元的距離很難用歐洲的歷史經驗衡量。”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世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張海冰認為,亞元的經濟基礎十分薄弱。從1979年歐洲貨幣單位建立到1999年的歐元誕生,歐洲用了20年的時間。但是,在這20年中,歐洲區域經濟一體化實現了從要素流動自由化(《申根協定》)到機構建設(歐洲聯盟)的全面發展。“歐元是歐洲區域經濟全面一體化的自然和必然產物。反觀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的前景依然不明朗,東亞共同體的建設還存在諸多爭議。”張海冰介紹,“亞洲貨幣單位的出臺,還是1997亞洲金融危機的後續產物,主要是應對金融風險,而非通常意義上的金融交易媒介。”   貨幣一體化是指在完全經濟一體化的基礎上各成員國統一貨幣,建立統一的中央銀行,採取統一的貨幣金融政策。亞洲貨幣單位即使作為虛擬貨幣單位,其經濟基礎和國際政治環境基礎都不能給予其強力的支撐。“亞洲貨幣單位即使出臺,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張海冰認為。   亞元前景不樂觀   看來,東亞貨幣一體化的前景並不令人樂觀。那麼,亞行“催生”的亞洲貨幣單位前景如何呢?   “我對亞洲共同貨幣的自然發展表示支持,但反對一個自上而下制定(的貨幣)。”中國問題專家詹姆斯·多恩(James Dorn)是美國凱托研究所學術委員會的副主席,曾在1984年~1990年間任職美國白宮總統學者委員會(the White House Commission on Presidential Scholars)。他18日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表示,並不看好亞行的舉措,“亞洲應該形成一個‘金融穩定俱樂部’,制定穩妥的金融政策。地區穩定更多地是有自由市場、合理的金融政策和浮動匯率保障的,而非類似歐洲貨幣政策的集權形式。”畢竟,“亞洲經濟體彼此不同,資本控制將阻止區內資源的自由流動,貨幣整合在沒有更明確的政治一體化背景下是不可想像的”。   “具體地說,亞洲貨幣合作現在很不適宜的原因是,日本和中國的貨幣政策取向大相徑庭,影響了合作的基礎。 ”前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美國企業研究所駐所研究員菲利普·斯瓦戈爾17日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甚至認為,單從經濟上講,亞元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雖然日本和中國都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但日本是出於走出衰退的主動式,而中國的貨幣擴張是由於人民幣低估被動造成的。這意味著,日本將在較長時間內繼續松的貨幣政策,而中國有必要採用緊的貨幣政策,因為現在的被動式貨幣擴張對中國而言是不合時宜的。”   “要想在這個地區真正實現歐元區那樣的貨幣一體化,決不是十年八年就能解決的事情,甚至有可能在這個看起來已經足夠奢侈的‘亞洲貨幣單位’上就劃上句號。”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特邀國際經濟評論員盛立中認為,“亞洲的情況與歐洲有很大不同。地緣政治、價值觀,以及關於恩怨紛爭的歷史記憶,使各國看上去更像 麻將桌上的牌友,互相盯得很緊。而這些對於建立一個‘亞元區’非常重要,如果我們僅僅看好經濟面,那就有些過於樂觀了。”   “總體來說,我以為,亞洲貨幣單位的即將誕生是一個標誌性事件,但其意義更多的是標誌性的而非實際性的。”程實認為。

认证成功! “亚元ACU”商标在巴基斯坦完成注册

“亚元ACU”商标海外注册再下一国。 据官方最新消息,“亚元ACU”商标已于近日在巴基斯坦成功注册,并获得商标认证证书。截至目前,“亚元ACU”商标已在 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注册,拥有专属使用权。 据悉,此前,“亚元ACU”商标已在中国、新加坡、韩国、越南、泰国、日本、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阿联酋、 沙乌地阿拉伯、香港特别行政区、欧盟等国家(地区)完成注册。 “亚元ACU”商标在巴基斯坦注册成功,从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该国正在向金融数位化积极转型。从历史上看,巴基斯坦的 金融包容性一直是一个问题。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资料,在巴基斯坦,每1000人中有402人拥有银行帐户, 该国数位交易的价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随着全球加速迈进数位经济时代,巴基斯坦也在积极探索数位化 转型。 2018年,巴基斯坦政府推出“数位巴基斯坦政策”,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数位生态系统来支援IT行业。 2019年12月, 政府更进一步推出了“数位巴基斯坦愿景”,这一计画将完善数字经济的法规和机制,建立电子身份系统,提出支付解决 方案等,为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和全球其它国家一样,COVID-19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了巴基斯坦的数位 应用发展。据统计,仅2021年,巴基斯坦手机用户就增加了1600万。在一项研究中,Z世代中,拥有移动钱包的用户 数量(36%)多于银行帐户(27%)。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发布报告表示,政府将继续大力推广支付和金融服务的数位化, 为所有巴基斯坦人的经济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巴基斯坦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积极改变将为ACU集团计画在该国开展业务 奠定坚实的基础。 “亚元ACU”商标在巴基斯坦完成认证也是ACU集团全球化战略布局重要的一步。自创立之初, ACU 集团就定位全球化发展。 经过多年稳定发展,ACU 集团已形成立足香港,辐射亚洲,影响全球的格局。亚元ACU由ACU集团于 2019 年在香港 发行推出。亚元 ACU 创建的第一天就致力推动成为全球流通的电子钱,并逐步促进电子钱全球化,使电子钱成为更方便、 更安全可靠和人们乐于采用的交易方式。进入2022年后, ACU集团正在加速全球化发展,持续向西扩充地盘。目前, ACU 集团在泰国设立东南亚运营中心,加速亚元ACU、亚洲生态通证AET在泰国、马来西亚的落地。同时,ACU  集团已与喀麦隆、安哥拉、尚比亚、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达成合作,正在积极推动亚元ACU在非洲国家的落地。 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巴基斯坦也迎来了众多金融科技公司。此时,“亚元ACU”商标 正式完成注册也将为ACU集团开拓南亚新兴市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ACU集团“牵手”非洲多国 助力非洲数字化转型

继任命中非洲丶中东国家大使协助发展中非洲丶中东国家数字经济后,ACU 集团进一步迎来更多发展中国家如安哥拉丶 赞比亚丶马达加斯加等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机遇。ACU 集团希望通过该计划能帮助更多非洲国家(地区),提升该国政府 服务能力,推动当地数字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让金融科技真正造福于民。 今年6月末,ACU集团任命Pierre Olivier Bakalag先生、Kéïta A Naraf先生为 ACU集团发展中非洲、中东国家大使,协助 推动ACU 集团的跨越国界扶助计划,这也预示着ACU集团正式开启进军非洲的计划。如今,随着越来越多非洲国家的加入, ACU 集团跨越国界扶助计划正在提速,将惠及更多非洲民众,也将帮助更多非洲国家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全球贫困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面临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离岸金融业的监管、银行基础设施薄弱、通货膨胀 严重等方面。离岸金融业的来源资金主要出于避税的目的,而此项业务的提供地主要是一些资源匮乏的发展中的微小型国家。 由于整体经济实力处于弱势,在金融服务中,贫困国家根本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抗衡,二者在地位上极其不平等,在对抗中 贫困国家除了选择让步外,别无选择。在数字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里,民众可以直接使用智能手机,通过应用程序享受 各种金融服务,但在很多非洲⽋发达地区的公⺠仍然⽆法享受最基本的银⾏服务。除此之外,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政策、 金融措施扶持方面相对较为薄弱,整个社会长期处于高通胀的状态下,民众一直生活在困苦中,处于恶性循环中,甚至 严重影响地区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为解决这些长久存在的问题,贫困国家开始寻求通过金融科技来解决问题,许多非洲 国家将目光转向了数字经济、比特币上。2021年6月,萨尔瓦多将比特币作为国家法定货币,可与美元并列使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宣布 正式把比特币作为合法货币的国家。今年4月,中非共和国也认定比特币为法定货币,并在本月推出“Sango”加密中心计划。 区块链、电子货币不失为解决非洲国家问题的一种手段,ACU 集团的跨越国界扶助计划也正是提供这种金融科技服务。 ACU 跨越国界扶助计划是 ACU 集团针对非洲等落后贫困地区特别推出的扶助计划。ACU 集团将遵循双赢原则, 为愿意采用新的数字化电子货币ACU的政府提供其所需要的所有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源,提升该地区数字化程度,促进 该地区更健康的经济和更好的生活。ACU 跨越国界扶助计划将在三个方面提供支持: 一、该国政府发行的新电子货币可直接与AET、ACU进行兑换,AET团队将协助提高该国甚至整个世界对电子货币 的认识和接受度; 二、AET已在东南亚拥有长久的发展基础,任何有需要的国家都可以将他们的电子货币直接接入应用程序,使该国的 新的电子货币迅速实现全球化; 三、ACU集团将毫无保留地向援助国家政府分享其在数字货币、区块链、元界等领域的丰富经验,并投入广泛的客户群、 人才、志愿者等资源,为合作政府搭建国际交流渠道,改善国际形象和经济形势。 作为全球领先的区块链公司, ACU 集团已开发出自己的区块链技术,推出亚元ACU等优质项目,致力于成为在各领域的 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之一。 目前,ACU集团正在将自己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相关生态系统,包括支付、交换、 数字银行和其它优质的区块链项目的孵化。ACU集团通过ACU 跨越国界扶助计划将区块链技术带向全球更多地区, 将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延伸到贫困国家和弱势群体中。

AET见证ARGYLE 钻石传奇

近日,ACU集团与Findiamond 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合作水平、拓宽合作领域, 实现双方的多赢发展。 37年来,澳大利亚传奇的ARGYLE矿一直以生产令人叹为观止的粉红色、红色、紫色和蓝色钻石而闻名于世。收藏家年复一年 地见证了每一件令人陶醉的宝藏。可是直至2020年,这个故事永远结束了。随着矿山停产,矿山放弃了他们最后一批迷人的艺术品。 Findiamon是国际知名的高端钻石和珠宝专家,在天然彩色钻石和宝石方面拥有专业知识。家族企业始于 1979 年,如今已成为 全球知名珠宝商、设计师和制造商的领先供货商。Findiamon拥有一系列从2020 Argyle 招标交付的62颗最杰出的钻石,现在, Argyle 的故事已加载史册,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复制的钻石开采时代。 此次,ACU集团与 Findiamond正式达成合作后,AET将正式加入到 Findiamond交易平台中,成为平台电子支付一个选项。 用户可通过在 Findiamond平台上支付AET来购买 Findiamond平台商品。借助区块链技术,电子货币 AET通过AET公链完成在 Findiamond上的流通支付,既保障用户资产安全,又方便快捷。 AET公链由ACU集团合作开发。ACU集团自2019年成立以来,致力于电子货币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已成功运营亚元ACU, 成为全球领先的区块链公司。在这三年时间里,ACU集团技术团队开发了金融支付应用AET公链,并已实现在泰国、马来西亚等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合作推广。随着AET逐步落地,Findiamond率先成为AET实现在奢侈品交易平台支付流通的“先遣部队”, 进一步扩大AET流通范围,扩充AET交易领域,为AET公链即将达到全球第一金融支付应用的领先地位做铺垫。

ACU Group 提升中非洲、中东国家数字经济进程

(圖:ACU集團主席 楊云先生(中)代表集團正式委任 Pierre Olivier Bakalag先生(左)、  Kéïta A Naraf先生 (右)成爲发展中非洲及中东国家大使) 近日中非多地積極推動数字金融發展,中非共和國更正式將数字貨幣列爲法幣,然國民使用数字貨幣 作稅收繳款用途。中非共和國總統亦表示7月3將啓動加密中心Sango,誓要透過區塊鏈技術,提升中非 共和國的經濟地位,打造成吸引全球投資者的核心國家。 同步,ACU Group 亦一直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不遺餘力。 ACU集團於2022年6月29日正式任命  Pierre Olivier Bakalag先生、Kéïta A Naraf先生 为 ACU Group 发展中非洲及中东国家大使,协助 推動國際扶助計劃(CSR),推动落實中非國家貨幣電子化的项目。 据悉, Olivier 来自非洲中西部的喀麦隆,曾是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目前是Loyal Shield Inc Limited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Kéïta A Naraf 来自西非的几内亚科纳克里,在马达加斯加生活十余年, 目前是 K MINERAL LIMITED, Import & Export 的董事长。 Olivier、Kéïta 二人在香港学习了解区块链,非常认可这项先进的金融技术。Olivier 在2022—2023数字货币论坛 上分享了自己在香港所享受到的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带来的积极改变,希望可以借助自己的网络和知识,帮助喀麦隆 和其它邻近的非洲国家尽快引进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等先进金融技术。Olivier 特别敦促世界货币论坛协助推广、 启动金融技术在中非国家的发展。 在Olivier的家乡所处的非洲地区已有发展推广区块链、数字货币的“土壤”。与Olivier的家乡喀麦隆接壤的中非 共和国正在加快这一领域的发展。今年4月,中非共和国正式认定比特币为法定货币,成为继萨尔瓦多之后, 全球第二个采用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的国家。近日,中非共和国总统Faustin-Archange Touadéra对外宣布, …

ACU Group 提升中非洲、中东国家数字经济进程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