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ditional
研究:AI輔助寫作為雙面刃 創意領域未來或千篇一律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London University)和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兩名學者招募了約300名志願者,參與一項比對人類寫作與AI寫作的研究。 志願者並非從事寫作相關的工作,他們須先接受一項心理測試,寫出10個截然不同的單字,讓研究員從中評估他們的創意水平。 研究員接着將參與者隨機分為3組,分別以3個主題:公海探險、森林探險及外星探險,考驗參與者用8個句子寫出一則短故事。 同時,參與者也被安排接受不同程度的AI協助。一組參與者未獲任何協助,另一組人獲聊天機器人ChatGPT提供3個句子組成的故事靈感,最後一組則可獲5個句子的故事靈感。 AI可以為人提供靈感和創意。(美聯社) AI有助人取得靈感 故事完成後,參與者須評估自己的作品,衡量標準包括故事的新穎程度、有趣程度、出書可能性。這些作品另外交給600名其他人士,以相同標準來評估。 結果顯示,AI能讓個別參與者的創意提高10%,把故事的趣味性提高22%,它尤其對故事結構和情節曲折等元素有幫助。這項研究報告的共同撰寫人、倫敦大學學院助理教授多希(Anil Doshi)指出,AI的效果對起初被評為最沒創意的寫手最為顯著。 AI對於故事結構和情節曲折等元素有幫助。(美聯社) AI輔助創作故事有相似性 過度依賴只會扼殺創意 不過,研究發現,AI輔助創作的故事有一定的相似性,因為參與者過於依賴在AI提供的故事靈感。 艾希特大學教授豪瑟(Oliver Hauser),這形成了一種兩難的局面,一方面人們更容易踏入這個領域,降低創作的門檻,但另一方面,如果整體藝術創意水準下降,往後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學者認為,正如太早讓孩童使用計算機會對他們學習數學有不良影響。這項研究顯示,人們在學習寫作、音樂等方面,還沒有掌握基本技巧就過度依賴AI工具,最終只會扼殺自己的創意。 未掌握基本技巧就過度依賴AI工具,最終只會扼殺自己的創意。(美聯社) 資訊來源: https://www.stheadline.com/world-topics/3363677/%E7%A0%94%E7%A9%B6AI%E8%BC%94%E5%8A%A9%E5%AF%AB%E4%BD%9C%E7%82%BA%E9%9B%99%E9%9D%A2%E5%88%83-%E5%89%B5%E6%84%8F%E9%A0%98%E5%9F%9F%E6%9C%AA%E4%BE%86%E6%88%96%E5%8D%83%E7%AF%87%E4%B8%80%E5%BE%8B
全球首部︱歐盟《人工智能法案》生效 監督AI應用防以假亂真
歐盟《人工智能法案》(EU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於昨日(1日)正式生效。該法案是全球首部全面監管人工智能的法規。法案旨在促進歐盟內的AI開發和應用。 法案規定,聊天機械人如ChatGPT等AI系統,必須明確告知用戶他們在與機器互動。AI技術提供者必須確保合成的音訊、影片、文字和圖像內容能夠被偵測為AI產生的內容。此外,該法案規定,禁止使用被認為對使用者基本權利構成明顯威脅的AI系統。 違反法案的企業可面臨全球年營業額7%的罰款。另外,歐盟成員國需在2025年8月2日前指定國家市場監督和法案適用的主管機關。 法案保障人類用戶清楚知道自己與AI互動,且能辨別AI生成的內容。(路透社) 法案將分階段實施 據悉,歐盟《人工智能法案》將分階段實施,某些規則將在該法律通過6個月後或12個月後生效,而大部分規則將於2026年8月2日開始生效。 歐盟委員會於2021年4月提出《人工智能法案》的草案。去年12月,歐洲議會、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三方就《人工智能法案》達成協議。 《人工智能法案》將分階段實施。(路透社) 歐盟內部市場委員蒂埃里·布雷東(Thierry Breton)於社交平台上表示,歐盟現成為制訂AI標準的先驅。 資訊來源: https://www.stheadline.com/realtime-world/3369532/%E5%85%A8%E7%90%83%E9%A6%96%E9%83%A8%E6%AD%90%E7%9B%9F%E4%BA%BA%E5%B7%A5%E6%99%BA%E8%83%BD%E6%B3%95%E6%A1%88%E7%94%9F%E6%95%88-%E7%9B%A3%E7%9D%A3AI%E6%87%89%E7%94%A8%E9%98%B2%E4%BB%A5%E5%81%87%E4%BA%82%E7%9C%9F
Google 與 Meta 轉向好萊塢尋求 AI 模型的訓練素材
據傳金額高達「數千萬美元」,但好萊塢似乎不太感興趣。 據彭博社的一篇新報導,Meta 和 Google 正向好萊塢電影工作室狂灑資金,希望能達成授權協議,以改進其用於影片生成式 AI 的模型。據報,這些公司放在談判桌上的金額高達「數千萬美元」,但談判的具體結果尚不清楚。 該篇報導稱,Netflix 和 Disney「不願意授權其內容」,但「對其他形式的合作表示興趣」。另一邊,華納兄弟則是似乎「願意授權部分節目」。Meta 的發言人拒絕評論,而 Google 則是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這其實並不太讓人意外,目前 AI 已經發展到了公開的訓練資料已經無法滿足需求的程度,因此無論是文字的生成式 AI 還是圖片、影片,各家公司都在尋找更加優質的資料來源。以文字來說,近期無論是 OpenAI 還是 Google,都有大動作與新聞集團、出版商合作的消息,Meta 也同樣有類似合作意願。 然而,正如彭博社所指出的,好萊塢片商對這類交易可能持有一些保留意見。相較於新聞網站可以用 AI 工具、或是在聊天機器人裡的曝光做為交換,好萊塢這邊除了現金之外,似乎並沒有太多的好處。相反,娛樂界普遍擔心 AI 會搶走他們的飯碗,又或是濫用他們的形象與創意。本周就有 Scarlett Johansson 拒絕與 OpenAI 合作,並指控 OpenAI 在其 ChatGPT 的「Sky」助理中複製了她的聲音的事件延燒,但 OpenAI 否認了有試圖模仿她的聲音的說法。 資訊來源: https://hk.news.yahoo.com/meta-and-google-want-to-make-ai-deals-with-hollywood-studios-073654388.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GjN76PrpbA9LaDsG212Qmu7FYS9axBXSX0anhwjpq81wfotUPTEfNvNV4zAXqokkNCcPHoM5hPXfPH4RCYnnTN9PP0lWfEKm6dZZFjF31RbgwKYoGOxDxSzcmx5edjcAJGUE_uwC003o4DIgCoTTTLdBBKXHFw9N2zA87M8Vl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