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東方荷裡活」:虛擬歌手如何改寫音樂與影視未來|蘇仲成

三年前,我曾創立一間以元宇宙音樂為核心的創科公司,主打3D世界的虛擬歌手與虛擬演出。當時AI仍未完全普及,不少人對於「虛擬偶像是否可以成為主流」仍抱懷疑態度。然而,我一直深信,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將重新定義娛樂產業。今天,我們親眼見證AI技術迅速成熟,不但讓虛擬偶像走入大眾視野,更徹底改變了音樂、影視與內容創作的邏輯。AI不再是未來,而是現在。

文:Michael C.S. So(AiX Society 人工智能應用研究學會-創會會長)

全球虛擬歌手熱潮:從Yuri到Hatsune Miku

AI虛擬偶像與歌手的全球熱潮正在爆發。中國的AI虛擬歌手Yuri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例子。她的英文歌曲《Surreal》在全球播放平台累計超過700萬次點播,所展現的視覺與聲音同步精度,甚至可媲美真人。她所使用的唇形同步技術,由中國字節跳動旗下的「即夢OmniHuman」平台開發,只需一張照片與歌曲,即可自動生成逼真的唱歌影片。

日本方面,早於2007年推出的虛擬歌姬初音未來(Hatsune Miku)可說是虛擬歌手的始祖。她的聲音由Yamaha的Vocaloid技術生成,並由粉絲社群創作歌曲、影片與演唱會內容。初音未來至今仍能舉辦全球巡演,吸引萬人現場觀眾參與,甚至與大谷翔平合作推出宣傳影片。

美國歌手Grimes則在2023年推出AI歌聲授權平台Elf.Tech,任何創作者只要申請授權,即可用她的聲音合成新作品,並分享版稅。她公開表示「未來AI版本的我,或許比真實的我更懂得創作」。

這些案例展現一個趨勢:虛擬歌手不再是單一人物,而是平台化、模組化的創作工具與IP載體。每位使用者,都可以是創作者、製作人,甚至「造星者」。

歌聲生成技術進展:從TTS到Voice Cloning

 

現時AI歌聲生成主要靠以下幾種技術:

1.⁠ ⁠TTS(Text-to-Speech)轉歌技術:例如Musicfy、Kits AI等平台可輸入歌詞與旋律,即時生成模擬歌聲。

2.⁠ ⁠Voice Cloning 聲音克隆技術:Synthesizer V、Voicemod、Revocalize AI 等工具可模仿特定歌手的聲音,包括音色、節奏、情感強度等,並製作出全新歌曲。

3.⁠ ⁠音樂生成AI:像Suno、Udio、Mubert、Amper Music等工具,從旋律、鼓點、和聲至人聲合成一應俱全。

4.⁠ ⁠唱歌表情模擬與唇形對嘴技術:如OmniHuman、HeyGen等,能將人聲與視覺動畫同步生成,大幅提升真實感。

這些工具不僅降低創作門檻,更解放了創意。例如,一位素人音樂人可利用Synthesizer V製作由「AI林憶蓮」唱出的新歌,再用Runway或HeyGen製作MV,24小時內完成一首原創單曲+影片,無需錄音室、無需團隊。

虛擬演出與3D化應用

虛擬歌手的魅力不止於聲音,還在於其視覺呈現與舞台表現。早期的全息投影技術需要龐大的設備與成本,如初音未來演唱會。但隨着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與動作捕捉(MoCap)設備價格下降,虛擬歌手表演開始走入直播、社群與遊戲世界。

例如,美國Twitch平台已有不少虛擬歌手進行24小時直播演出,背後操控者結合Vtuber技術、面部追蹤與AI生成音樂,觀眾與其互動如同真實藝人。Meta、NVIDIA等科技公司也正投入研發「AI全息數碼人」,可於未來以虛擬形式進入元宇宙演唱會或遊戲內客串表演。

AI娛樂的優勢與爭議並存

AI虛擬歌手的優勢在於:

無需真人排期、拍攝與宣傳成本

可同時存在多個人格設定、語言版本與音樂風格

能精準依照用戶偏好客製化創作與演出

永不衰老、無人設醜聞風險,可「永續經營」

但同時也引發不少爭議,包括:

聲音權與肖像權歸屬問題:如未經授權使用名人聲線製作歌曲,是否屬侵權?

內容倫理模糊地帶:AI是否能製作已故歌手從未演唱過的作品?是否應該?

藝術價值的去人化問題:當AI歌聲太完美、太「沒有瑕疵」,人類創作是否反而失去價值?

這些問題已引起世界各地政府與平台重視。中國即將實施的《人工智能合成內容標識辦法》要求AI內容須明確標示來源;美國、歐盟亦推動建立「AI聲音與影像註冊制」,保障創作者與使用者雙方權益。

香港的文化想像力,可以靠AI再起飛

虛擬歌手與AI內容創作,已不再是技術實驗,而是新一輪文化與商業結構的重塑。在這場全球競賽中,誰能結合創意與技術、平台與社群、法規與倫理,誰就有可能主導下一個娛樂時代的敘事權。

香港在九十年代曾被譽為「東方荷里活」,但隨着產業轉型與區域競爭,我們逐漸失去這個稱號。今天,AI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可能——不是回到過去的影業高峰,而是站在AI內容革命的浪頭上,重新建立「文化科技」的新地標。

我們有多語言背景、有創作自由、有國際連結,只要香港政府, 香港電影發展局與產業願意擁抱這波變革,香港的文化想像力,必定可以再次起飛。

 

原文網址: AI重塑「東方荷裡活」:虛擬歌手如何改寫音樂與影視未來|蘇仲成 | 香港01

资訊來源: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62507?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