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te by Yum:如何用AI驅動肯德基、必勝客等走向未來|蘇仲成

在過去兩年,我一直對一個問題特別感興趣:到底有哪些大型企業,已經在日常營運中真正落地並有效應用人工智慧?我們每天看到大量關於AI的新聞、願景、示範影片,但企業實際如何部署、執行、驗證效率——這些才是值得管理層關注的核心問題。近期,我研究Yum! Brands(百勝餐飲集團)旗下的技術平台 Byte by Yum,更加深了我對AI與企業營運融合的信心。這並非概念,而是已在全球6萬多間餐廳中實際發生的變革。

這個議題對我而言不只是專業上的好奇,更是個人的延續。14年前,我曾創辦一間義式有機餐廳,當時嘗試結合科技與物流概念,推行「從農場到餐桌」的營運模式。我用過電商系統連結本地農場供應商,也思考如何優化點餐與存貨。雖然當時人工智慧尚未普及,但我對「數據驅動餐飲效率」的追求,與今天Yum的Byte by Yum平台有異曲同工之妙。

 

Yum! Brands 是全球最大餐飲集團之一,旗下擁有肯德基(KFC)、必勝客(Pizza Hut)、塔可鐘(Taco Bell)與 The Habit Burger Grill 等知名品牌。這家企業服務超過 150 個國家、管理超過 59,000 家餐廳。面對這樣龐大的營運體系,Yum 在 2025 年正式推出 Byte by Yum,一個專為全球門店設計的人工智慧驅動平台,試圖以科技將所有營運流程系統化、數據化、自動化。

Byte by Yum 的理念是將過去各品牌所使用的不同軟體工具(如 POS 收銀系統、庫存管理、人員排班、外送調度、數位點餐系統等)統一整合至一個 SaaS 平台。這不僅節省管理成本,更讓技術升級、資料共享與全球部署變得更加簡便。Byte 已經在全球超過 25,000 間餐廳上線,涵蓋美國所有品牌,處理超過 3 億筆數位訂單。

從技術角度看,Byte by Yum 所應用的 AI 模型涵蓋機器學習、預測分析、電腦視覺、語音辨識與自然語言處理等多個領域。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它能依據地區歷史銷售數據、天氣、節慶與促銷活動,自動預測原料需求與進貨時間,大幅降低浪費、避免缺貨並提升庫存周轉率。這一系統讓門店經理不再依賴經驗,而是依據數據做出最佳決策。

在廚房與配送方面,Yum 在 2021 年收購的 AI 公司 Dragontail,所開發的智能後廚管理系統,現已整合至 Byte 平台中。這套系統能即時分析訂單、製餐時間與配送距離,自動安排製餐順序與外送調度,確保產品以最佳品質與時間交付顧客。根據官方統計,導入 Dragontail 的必勝客門市,顧客滿意度與營收皆出現顯著提升。

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Byte 提供 AI 驅動的排班工具,根據來客量預測與人力需求,為店長提供建議,提升效率並降低人事成本。更進一步,Yum 也部署了名為「AI 餐廳教練」的模組,這個智能助手會根據營運表現主動建議優化方向,讓一線經理在複雜壓力下仍能保持營運標準與一致性。這類工具除了幫助決策,也提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與留任率。

在顧客體驗方面,Byte 支援各品牌開發並統一維護的行動應用程式與線上下單平台。透過這些系統,顧客可以自訂商品、預約取餐、獲取即時推播與促銷資訊。Yum 報告顯示,App 用戶的客單價明顯高於現場點餐者。以 Taco Bell 為例,品牌透過 Byte 架構實現行動預訂、自助取餐、App 個人化推薦與會員積分制度,結果促使會員活躍度年增 30%。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語音 AI 的導入。Yum 與 NVIDIA 合作,利用其語音辨識平台 Riva 建立語音點餐系統。這套系統已經在部分塔可鐘的得來速門市上線,能理解不同口音的英文、快速完成點餐、提供加購建議,同時降低人工壓力與出錯率。根據初步數據,語音點餐系統可減少車道等待時間約 10-20%,並維持高準確率。

在墨西哥,Yum 還導入 WhatsApp 聊天點餐服務(Tictuk 技術),超過九成用戶為首次使用數位訂餐的新顧客,展現了AI在新興市場的拓展潛力。此外,Byte 還提供訂單進度追蹤、智慧推薦與顧客行為分析模組,讓品牌能更精準地制定行銷策略,並依據數據動態調整定價。

截至2024年,Yum每季的數位訂單量不斷創新高,第二季的全球數位銷售額已逼近80億美元,佔總銷售額過半。KFC的數位銷售(不含中國)年增長20%,而在美國市場,自助點餐機的使用量上升了40%。這些數據顯示,Byte 平台不只是提升效率,更已成為推動營收成長的重要引擎。

 

對我而言,Yum 的成功關鍵有三點:

第一,是建立統一且靈活的平台架構。許多企業在數位轉型過程中,往往讓各部門自行採購工具,造成系統碎片化與升級困難。Yum以 Byte 整合旗下品牌,確保數據連通與模組重用,同時讓各地市場依需啟用不同功能,保有彈性。

第二,是擁抱開放創新與內部掌控的平衡。Yum選擇與NVIDIA、AWS等科技夥伴合作,加速技術實驗與落地,但關鍵模組仍保留內部訓練與部署能力,確保可持續進化與資料主權。

第三,是以AI解決實際問題,不為技術而技術。他們沒有追求「最強模型」或「最先進演算法」,而是從「等候太久怎麼辦」、「庫存浪費怎麼降」、「新顧客怎麼黏著」這些問題出發,逐一拆解,逐步改善。這種AI導入邏輯,更值得所有企業管理者參考。

Byte by Yum 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科技專案,而是一套從技術、營運到組織協同的全面升級工程。當AI走出實驗室,進入餐廳後廚與得來速窗口,當一位AI助理能夠為員工排班、為顧客建議、為經理預警,那麼整個商業世界也將進入「AI賦能型營運」的新階段。

我相信,AI正在重新定義什麼叫做「效率」。Yum的例子證明,傳統產業只要走對策略,也能在AI浪潮中拔得頭籌。而對我們每一位企業經營者而言,問題不在於AI能不能做,而在於我們準備好怎麼用。

 

文:Michael C.S. So(AiX Society 人工智能應用研究學會-創會會長)

原文網址: Byte by Yum:如何用AI驅動肯德基、必勝客等走向未來|蘇仲成 | 香港01

資訊來源: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62513?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