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全球央行數字貨幣最新進展

多家央行準備發行數字貨幣 IBM 和國際貨幣金融機構(OMFIF)聯合發佈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首個央行數字貨幣(CBDC)預計將在未來五年內發行。 報告顯示,多國央行考慮開發和發行央行數字貨幣(CBDC),未來五年內可能會有面向消費者的 CBDC 推出,而面向消費者的 CBDC 可能需要某種形式的公司合作。 CBDC 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一種用來支付和結算的數字資產。 央行數字貨幣預計分為兩種:零售型和批發型。 零售型主要供社會大眾和公司使用,目的或將替代現有的法定貨幣 M0;批發型則用於銀行間結算服務,這將有效提高支付效率,並降低與現有支付系統相關的成本和複雜性。 IBM 和 OMFIF 還根據調查得出結論,首個 CBDC 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從一個小經濟體中產生,並以明確的用途回應一個特定的政策目標。 這個調查,從 2019 年 7 月開始,歷時三個月,調查物件涉及 13 個發達經濟體和 10 個新興市場的央行官員。 其中 73% 的受訪者表示支援 CBDC,認為某些情況下,CBDC 將是現金的良好替代品。 中國 中國目前走在數字貨幣發行的前沿。 據《財經》報導,由人民銀行牽頭,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共同參與的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專案有望在深圳、蘇州等地落地。 這距離首次法定數字貨幣試行間隔近三年,相較于上次試點,本次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將走出央行系統,進入交通、教育、醫療等服務場景,觸及 C 端使用者,進入頻繁應用階段,試點銀行可根據自身條件進行場景選擇。 該試點專案由央行貨幣金銀局牽頭,數字貨幣研究所具體落實。 去年年底,央行貨幣金銀局下的防偽處改為數字貨幣與防偽管理處,作為央行數字貨幣唯一的官方權威處室。 並且,法定數字貨幣的相關標準以及支付系統接入等測試工作也在同步推進中。 美國 10 月,美聯儲一份名為《數字貨幣、穩定幣以及不斷發展的支付格局》的報告中提到,央行數字貨幣可以是一種靈活的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形式,甚至可能有助於解決美元面臨的特裡芬困境。 但根據彭博社報導,美國財長 Steven Mnuchin 在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聽證會上稱,五年內美聯儲沒有發行數字貨幣的必要,也不反對 Facebook 創建數字貨幣,但 Facebook 的數字貨幣 Libra 需要完全遵守銀行保密和反洗錢規定,並且絕不能用於資助恐怖主義。 …

全球央行數字貨幣最新進展 閱讀全文 »

央行數字貨幣即將落地深圳和蘇州,深挖央行提速背後的雄心與戰略

自從中國人民銀行公開數字貨幣發行計畫後,一舉一動都會成為頭條新聞,近日,陸續披露出更多央行數字貨幣落地的新細節,引發全球各界關注。 據最新消息,中國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計畫從今年底開始在深圳和蘇州等地落地試行。 本次深圳試點計畫將分為兩個階段進行,2019年底在小範圍場景封閉試點,明年起將在深圳大範圍推廣應用。 中國人民銀行推出法定數字貨幣的計畫已籌備五年之久,近日更是加速落地時程表。 這背後反映出,中國央行爭奪全球第一法定數字貨幣、掌握數字經濟時代全球話語權的戰略和野心。 蟄伏五年蓄勢待發 上月底,中國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出席「第八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時表示,目前央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下一步將合理選擇試點驗證地區、場景和服務範圍,穩妥推進數字化形態法定貨幣出臺應用。 而根據報導,央行已經在蘇州設立子公司長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為目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 該公司由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聯合蘇州市有關單位所共同設立,承接法定數字貨幣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穩定運行;承擔法定數字貨幣關鍵技術攻關和試點場景支援、配套研發與測試;聚焦區塊鏈、密碼學等金融科技前沿方向。 繼9月份,央行在深圳成立數字貨幣研究院後,這一消息側面印證蘇州也入選成為央行數字貨幣試點城市。 回顧過去五年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可以看出央行在數字貨幣研究方面頗具前瞻思維;並且經過五年的潛心研發,已到了厚積薄發的時刻。 何為DC/EP? 2018年,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金融改革與發展」主題記者會上介紹道:「DC,digital currency,是數字貨幣;EP,electronic payment,是電子支付。 」 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相結合的目標是替代一部分M0,也就是流通中的現金。 正如周小川所說:「研究數字貨幣不是說讓貨幣去實現某一種技術方案的應用,而是說本質上是要追求零售支付系統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 同時也必須考慮安全性和保護隱私。 」 早在2014年,央行就開始佈局區塊鏈在各個行業的落地發展,低調成立研究團隊,進行數字貨幣研究,這一舉措在全球範圍內都具有首創性和前瞻性。 2016年初,中國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數字貨幣研討會。 這次會議讓央行數字貨幣浮出水面,也第一次向全社會展示了中國央行對數字貨幣發行的重視和決心,且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 2017 年 7 月 3 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並且陸續申請了涉及數字貨幣的多項專利。 2019年無疑是央行DC/EP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從第三季度開始,陸續有法定數字貨幣呼之欲出的權威消息流出。 人民銀行牽頭的本次試點工作,有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共同參與,四大行以外的銀行暫時還未參與DCEP試點。 相比2017年法定數字貨幣首次試水,這次試點將更多觸及C端使用者,進入交通、教育、醫療等各項服務場景。 這意味著,中國人民將有機會最先享受到數字貨幣打造的方便、快捷、安全生活。 央行為何推出法定數字貨幣? 隨著越來越多關於DC/EP的細節被披露,各界得以窺其全貌,中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戰略目的也逐漸明朗。 首先,為何是由央行承擔發行數字貨幣的職責? 簡單來說,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是履行公共職能。 由於數字貨幣的不可複製性和可檢測性,再加上宏觀調控的需求,可以說只有央行來承擔這個職責,發行數字貨幣,才有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那麼,中國加速推出法定數字貨幣的原因是什麼呢? 2016年央行召開的數字貨幣研究會認為,在經濟新常態下,探索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首先,現代信用紙幣制度有一定的缺陷。 發行數字貨幣首先可以降低紙幣發行流通的高昂成本;再者,使用數字貨幣進行經濟交易活動,可以提高其便利性和透明度,這對於打擊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具有重大意義。 從更宏觀和長遠的角度來看,數字貨幣將提高央行對貨幣發行和流通的控制力,從而升級我國金融體系,支援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穩定性。 數字貨幣還具有不可忽略的一個特性,即跨境屬性。 這個屬性或許可以滿足對低成本、無摩擦跨境支付系統的需求,很有可能改變全球貨幣體系的格局與面貌。 當然,DC/EP試點工作只是正式推出前眾多準備工作中的一環,將來還會面對許多挑戰,包括一系列的研究評估,風險防範和監管要求等。 法定數字貨幣全球競賽 在央行在法定數字貨幣落地的時程表上不斷提速的背後,也折射出了全球大國在這條賽道上的激烈競爭。 國際清算銀行總經理奥古斯丁·卡斯滕斯最近在一次講話中敦促各國央行採用數字貨幣。 他認為銀行應當掌握控制權,並不贊成Libra等科技公司的專案。 Libra確實遭遇紅燈,也在一定程度上警醒了各國央行。 目前,歐洲央行正在積極探索數字貨幣,法國尤其展現出對於數字貨幣的野心,這也符合馬克龍對於法國成為歐洲領導者,復興歐洲的國家戰略。 12月6日,法國央行行長宣佈法國即將開始測試央行數字貨幣(CBDC),並計畫在2020第一季度結束前啟動數字歐元專案。 歐洲目前面臨各方面的嚴峻挑戰,部分國家仍然被籠罩在歐債危機的陰影下,英國脫歐也打擊了歐洲一體化的信心。 …

央行數字貨幣即將落地深圳和蘇州,深挖央行提速背後的雄心與戰略 閱讀全文 »

DCEP落地在即,將在深圳、杭州等地試點

中國DCEP即將開始試點工作 2019年10月28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表示:「人民銀行對於DCEP的研究已經有五六年,我認為已趨於成熟,中國人民銀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 」 ​同日,中國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出席「第八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時表示:「目前央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下一步將合理選擇試點驗證地區、場景和服務範圍,穩妥推進數字化形態法定貨幣出臺應用。 」 可見我國的央行數字貨幣的調試工作已經準備就緒,試點工作即將展開。 其實早在2017年左右,人民銀行便已開始了數字票據交易試驗,此次試驗,工行、中行等五家金融機構全力配合。 時隔兩年後,數字貨幣試驗已再次重啟,根據財經消息,由人民銀行牽頭,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共同參與的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專案有望在深圳、蘇州等地落地。 本次DCEP試點工作的特性 此次試驗,極有可能是央行數字貨幣推行前的前奏,根據消息,本次試驗有以下特點: 1.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到今年年底,銀行與電信商會在小範圍場景封閉試點。 第二階段在明年,準備就緒後會在在深圳大範圍推廣,進行央行數字貨幣試驗。 2.範圍更大:之前試驗只是在人民銀行內部進行,風險可控,也比較容易。 但本次試驗將走出央行系統,進入交通、教育、醫療等實實在在的服務場景,觸達C端使用者,產生頻繁應用,試點銀行可根據自身優勢進行場景選擇。 ​3.參與者更多:之前試驗是由人民銀行的內部試驗,只邀請了工行等銀行機構合作。 但本次試驗範圍更大,除銀行機構外,還邀請了電信運營商進行合作。 範圍更大,參與方式也更多。 4.自主性更大:根據財新網消息,本次試點工作在自願的前提下,各家銀行在深圳選擇場景先行先試,未來哪家試行好,不排除直接採用該模式。 深圳、杭州的也在做好準備 早在2019年6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深圳設立分公司——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開始了試點的籌備工作。 隨後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支援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 ​杭州亦是如此,根據財經網消息,除了深圳,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還有望在蘇州落地。 近日,一則公開資訊顯示,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旗下長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急招區塊鏈相關人才。 據官方介紹,長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為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聯合蘇州市有關單位所設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將承接法定數字貨幣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穩定運行;承擔法定數字貨幣關鍵技術攻關和試點場景支援、配套研發與測試;聚焦區塊鏈、 密碼學等金融科技前沿方向。 由此可見,深圳、蘇州極有可能成為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試點地區,央行意圖以這兩地為開端進行試驗,其後慢慢推廣全國。 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推行是我國金融領域乃至世界金融領域非常重要的大事。 現今,各國央行均在全力研究央行數字貨幣,央行數字貨幣(CBDC)也是未來國家核心實力競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賽道。 如果在深圳、蘇州等地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必將既有力的推動我國DCEP的發行工作,讓我國在央行數字貨幣領域先發制人,搶佔先機。

區塊鏈里程碑事件! 首個區塊鏈債券發行系統問世

剛剛,金融圈發生了一生歷史意義的大事! 時下中國最火的區塊鏈技術有金融應用落地! 中國銀行推出國內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債券發行系統,並成功運用於中行200億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的發行。 系統建設秉承中國銀行「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以客戶體驗為中心,以區塊鏈技術為創新驅動力,從設計研發到實施落地實現「全鏈路」自主可控,打造規範、智慧、透明的線上債券發行簿記流程。 一、中行本次首發區塊鏈發行系統,有如下3個亮點: 1、構建區塊鏈平臺,資訊透明可信 基於區塊鏈技術設計債券業務智慧合約,通過共識機制確保資訊可信共用。 l    鏈上存證:債券發行過程中的債券詳情等關鍵資訊即時上鏈,實現分散式記帳。 l    鏈上組團:承銷團組建後,系統將使用各參與方的CA證書逐個完成區塊鏈層上的組團簽名認證。 2、分散式微服務架構,高度集成,靈活可擴展 系統設計基於「並行拆分與橫向擴展」的核心理念,根據業務功能對服務進行拆分,實現系統松耦合並行運行;同時,通過良好的橫向擴展與容錯恢復機制,新業務可快速部署、灰度發佈,提高了系統敏捷應變能力。 l    強擴展能力:通過增加部署熱點服務來提升系統處理能力,滿足不斷增長的債券發行業務需求。 l    高運行效率:通過並行處理進一步提升業務處理效率,突破傳統連續處理模式所導致的效率瓶頸。 l    良好可靠性:通過微服務的熔斷和限流機制,系統可自動「遮罩」故障節點,保證業務運營穩定可靠。 3、流程正常化自動化,多維度即時監控 系統實現多角色、分許可權線上交互,推動無紙化、線上化作業,降低手工操作量。 同時,對債券申購過程進行多維度監控,便於發行動態的即時呈現。 l    申購配售正常化、自動化:通過系統化設計,實現線上申購配售流程標準化、正常化,提高債券發行效率。 l    即時監控:構建多維度監控體系,即時監控申購進度,為定價提供參考。 二、運用區塊鏈技術發行債券,其主要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降低債券發行過程中資訊不對稱風險。 一是區塊鏈應用了分散式帳本技術,上鏈資訊即時在全網記帳,降低了單節點記帳失敗的風險,有利於保障資訊安全。 二是除了債券資訊可以即時上鏈存證外,與投資決策相關的其他資訊也可以記錄上鏈,供所有參與主體查詢參考。 三是上鏈資訊具有不可篡改的特點,有利於提升資訊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減少資訊不對稱。 第二,降低債券發行成本,提高債券發行效率。 一是區塊鏈智慧合約可以自動執行債券發行,將複雜的業務處理流程自動化,減少人工干預,降低了人工作業成本。 二是區塊鏈上完成協定簽署認證,有潛力替代當前線下紙質協定用印流程,提高協定簽署效率。 三是參與機構可以共同編輯智慧合約,減少參與機構間摩擦,降低機構間溝通成本。 第三,有助於後續審計和管理。 一是債券發行相關資訊以不可篡改的形式記錄在區塊鏈上,有利於日後對債券發行過程進行追溯查證,降低了資料核實工作量。 二是鏈上資訊可以根據需要自動生成具有公信力的報告和統計,為交易後管理提供便利。 三、未來可期 中國銀行嚴守合規發展底線,促進新興技術與資本市場業務的深度融合,賦能金融服務,聚焦價值創造,為服務實體經濟、防範化解風險和深化金融改革持續貢了獻力量。 本次從技術概念到應用落地,中行走在了金融科技前沿! 可以期待,其他蓄勢待發的金融科技公司將迎頭趕上,區塊鏈的廣發應用讓讀者和廣大客戶充滿了期待!

第三方支付擁抱區塊鏈 轉型進入深水區

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已經從快速增長期進入到了穩步增長階段。 在金融監管日漸趨嚴的當下,第三方支付企業合規管理能力建設刻不容緩,行業也到了轉型發展的深水區。 支付的真正意義在於讓貨幣得以流通。 如果信用是貨幣的內涵,那支付就是貨幣的外延。 近幾年,區塊鏈憑藉其獨有的信任建立機制,對傳統貨幣理論體系造成重大衝擊,對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政策之變:強監管時代來臨 這些年來,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呈現高增速態勢。 2019年上半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綜合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高達119萬億元。 其中,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高達97萬億元。 伴隨著使用者移動支付習慣的建立,以及移動支付場景覆蓋率的不斷提高,我國對第三方支付的管控力度不斷加大,推動行業向下一階段健康發展。 對第三方支付領域的系列整治,源于國務院在2016年4月12日發佈的《關於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帳戶的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意味著第三方支付直連時代徹底終結,網聯時代正式開啟。 「斷直連」以後,第三方支付領域政策持續收緊。 除了備付金、斷直連等大眾所熟知的監管檔外,2019年監管著重強調條碼支付、無證經營、反洗錢等多方面。 從監管趨勢看,一方面是國內行業持牌化從嚴監管。 截至目前,央行共發放271張第三方支付牌照,登出34張,國內目前存有237張支付牌照。 另一方面是跨境支付的「鬆綁」。 4月29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支付機構外匯業務管理辦法》明確市場主體、交易資訊要求。 當前,我國支付業務的發展趨於成熟,可以預見,未來會有更多的支付機構在跨境支付的賽道上競爭。 格局之變:「雙寡頭」時代 在第三方支付移動領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佔據絕對主導地位,二者的市場份額占比已經超過90%。 目前,支付寶全球使用者數已經超過10億。 阿裡巴巴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構建了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新零售的發展為支付寶的線上線下支付提供了豐富場景支撐。 而同時,支付寶的發展也為阿裡巴巴更好地落實新零售戰略提供了有利條件。 從全球化戰略角度看,目前支付寶的跨境線下支付業務,已經覆蓋了境外逾40個國家和地區數十萬商戶,為使用者連接起景區、餐飲、購物、出行等出境游的完整場景鏈路。 與其他互聯網公司拆分金融業務、設立金融品牌不同,騰訊一直沒有拆分金融業務,甚至沒有獨立成立事業群。 在騰訊的金融業務條線中,第三方支付是騰訊佈局最早的互金板塊,目前手握支付牌照。 支付產品包括微信支付、QQ錢包、財付通等多個前端支付產品。 2014年春晚,借助春節微信紅包互動活動的引流,微信支付快速崛起。 截至目前,微信支付的日均總交易量超過10億次,連接5000萬個體商戶與商家,已覆蓋全國34個省份。 在「雙寡頭」格局下,行業市場逐漸穩定,但是支付作為金融入口,仍然擁有巨大生存和盈利的空間。 拉卡拉、匯付天下等第三方支付機構頭部企業上市成功,或將引起支付上市熱潮。 技術之變:「區塊鏈+支付」 近幾年,區塊鏈憑藉其獨有的信任建立機制,成為各國爭相佈局的戰略前沿。 區塊鏈之于支付行業,如5G之于通信市場。 區塊鏈所具備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核心應用能力,可以讓信任成為一種程式和機制,真正變革生產關係,大幅提升生產力,重塑一個公平、公正和可信的世界。 區塊鏈+支付的結合,能夠為支付行業提供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以銀行為主力的金融機構,正在借鑒區塊鏈技術,在一定範圍內構建私鏈體系,一方面滿足合規性和監管要求;另一方面希望打造一個統一的帳本和結算系統,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除了金融機構,科技公司開始積極擁抱區塊鏈,期望通過不可篡改、高透明度、點對點的區塊鏈技術,減少第三方平臺,降低中間成本,實現安全高效的支付與結算。 尤其在擁有2萬億元市場的跨境支付領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 值得警惕的是,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以及數字錢包的出現,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傳統支付服務和基於支付的傳統增值服務很有可能會被取代,或將迎來顛覆性改造。 趨勢之變:數字貨幣與第三方支付 從貨幣發展趨勢和規律看,貨幣內生於特定的市場,不同的市場可以有不同的貨幣。 在市場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同時,新的支付方式、新的交易媒介都將會出現。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的生成、存儲和交易,是區塊鏈技術應用最早的領域,也是目前落地最多的領域。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發佈Libra白皮書,計畫在2020年上半年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Libra。 如果美國允許Libra在美國監管下合法運行,則對全球支付系統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具體來講,Libra可能改變目前被SWIFT所壟斷的跨境匯款市場,以及Visa、MasterCard主導的各國移動支付市場,成為部分匯率波動較大國家新的儲值手段和數字資產交易中新的價值尺度。 不過,目前,Libra面臨許多監管難題,短期內對實體經濟影響有限。 當Libra飽受爭議之時,中國人民銀行擬推出的央行數字貨幣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卻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

第三方支付擁抱區塊鏈 轉型進入深水區 閱讀全文 »

區塊鏈如何變革銀行業? 一文盡覽國有銀行的區塊鏈之路

12月7日-8日,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支援的「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在深圳舉行。 在8日的區塊鏈金融專題論壇上,來自光大銀行、招商銀行、中再集團、建信金科、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微眾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重磅嘉賓,分享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探索與實踐。 國內多家銀行對區塊鏈技術有著開放、積極、樂觀的態度。 他們通過投資或自主開發區塊鏈應用平臺,加快應用落地,並以跨銀行合作的方式,構建區塊鏈生態。 光大銀行 光大銀行首席業務總監兼數字金融部總經理楊兵兵帶來了題為《區塊鏈在銀行業應用探索》的演講。 楊兵兵是光大銀行的一名老將,早在2014年6月29日,時任光大銀行資訊科技部總經理的他在 「第一屆新金融聯盟峰會暨金融極客盛典」上,預見了區塊鏈技術對金融的衝擊, 「比特幣從貨幣的種類發生了徹底性的改變。 這種改變如果能允許它繼續生長的話,我覺得可能會對金融的領域產生變革性的影響。 當然這也是技術,但是它打的這一道不是擦邊球,是一個底層的革命。 」 在8日的演講中,他分享了光大銀行在區塊鏈領域的探索實踐,分為三個階段: 1.鏈式合作,一方面是以節點的方式加入聯盟鏈中,另一方面是加入區塊鏈相關的聯盟。 2.局部試點,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網貸電子合同存管和資金託管業務。 3.平臺探索,兼顧效率與效益,推出「陽光區塊鏈」創新數字金融工具。 談及區塊鏈的應用,無非是將區塊鏈的技術特點與具體的業務痛點相匹配。 楊兵兵認為,當前區塊鏈在商業化應用的過程中,在效率、安全和運維等方面存在技術局限性。 儘管如此,他依然看好「陽光區塊鏈」在網貸資產證券化、雲支付電子錢包和新型交易銀行服務等細分領域的應用。 其中,新型交易銀行服務的架構讓巴比特印象深刻,如下圖: 最後,楊兵兵指出,區塊鏈在銀行業的應用探索有五個值得關注的方面: 一是合法合規,應對方式包括交易及資訊前置合規檢查;集成鏈下合規服務;嚴格依法依規發展,特別是涉及跨境、融資和數字貨幣等方面。 二是基礎真實性,應對方式包括關注上鏈資訊本身的品質,減少欺詐風險;結合5G、物聯網等技術,推進三流合一;鏈上與鏈下結合,通過鏈下中心化機構驗證真實性。 三是新型風險,應對方式包括智慧合約等底層創新領域,建立代碼審查機制;新系統建設及資料移轉加強安全保障;加強合作方的操作風險識別。 四是准入機制,應對方式包括帳戶實名註冊機制;鏈上帳戶與鏈下身份管理系統集成。 五是資料安全,應對方式包括加強資料治理體制機制建設;資料訪問隔離及隱私保護;嚴格執行資料安全方面的相關規定。 招商銀行 招商銀行資訊技術部總經理周天虹發表了題為「區塊鏈應用商業化發展之路」的演講。 周天虹參與編寫了《中國區塊鏈發展報告(2019)》,他在文中表示,銀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對系統安全性、資料保密性的要求很高。 銀行對區塊鏈的態度是較為審慎的。 相較于先行者所帶來的利益,銀行更多地忌憚于成為先行者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在8日的現場分享,他展現了招商銀行對區塊鏈審慎態度。 周天虹認為,儘管聯盟鏈在證、資訊共用、供應鏈金融等領域能發揮作用,但是仍然存在存在協同難度大、複用度低、資源損耗大、網路管理複雜、維護成本高、服務範圍小等問題。 在此背景下,招行聯合多家單位打造了開放許可鏈–「標準分鏈」。 標準分鏈的相關參與方可以是業務客戶,可以是DApp開發者,也可以是節點運營方。 架構圖如下: 周天虹透露,目前標準分鏈已提供開發鏈、測試鏈和主網三個環境,提供使用者註冊、標準分App、基礎技術服務、基礎業務服務等能力,主網已有5個節點運營方,部署超過10個節點,TPS為5000+,上線5個DApp, 使用者數量超過5000。 「聯盟鏈應用可加強在與實體經濟結合、數字經濟模式創新、民生、資料共用等方向的探索。 標準分鏈作為一種新的選擇,可以簡化應用探索過程,促進應用發展。 公有鏈應用具有其基礎價值,需要重視並關注。 公有鏈在金融創新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可能存在的風險,保障金融安全穩定。 」周天虹總結道。 中再集團 中再集團資訊技術中心總經理馮鍵分享了題為「區塊鏈+再保險的變革邏輯」的演講。 馮鍵對「產業區塊鏈」的理解令人印象深刻,他認為,「區塊鏈+產業」和「產業+區塊鏈」有著根本的區別,前者是將區塊鏈作為底層支撐技術,重點是去中心化、平臺化、分散式,本質是產業傳統邏輯的變革;後者是將區塊鏈作為技術手段, 重點是提升效率,關注點在產業場景的技術應用,且區塊鏈不是唯一手段。 另外,區塊鏈在與實際業務的結合中,對傳統商業管理也造成了根本性變革。 然後,他列舉了中再集團在區塊鏈領域的應用探索,如下: 「輕鬆籌」平臺:通過區塊鏈即時線上獲取承保、理賠、再保等業務資料,在銷售管道、直保公司、再保公司之間的共用。 「核星」平臺:這是基於區塊鏈的核性業務平臺系統覆蓋洽談、承保、理賠、帳單和結算等關鍵業務環節,核共體2019年全部國內業務已實現線上處理。 直保再保區塊鏈交易平臺:優化現有再保險交易業務流程,打通直保再保的資料通路。 白災平臺:基於區塊鏈形成平臺存證,自動化理賠條件的觸發,用最短的時間將賠款打入牧民帳戶。 實際上,再保險是一個流程複雜、週期長、效率低下、風險管理滯後的領域,基於區塊鏈構建的分散式資訊共用平臺,可以大幅該拜年傳統再保險的效率,將保險需求和供給實現無縫對接。 馮鍵認為,技術帶來的量變將引發質變,並引發產業、保險和再保險關係的變革,其中包括: …

區塊鏈如何變革銀行業? 一文盡覽國有銀行的區塊鏈之路 閱讀全文 »

區塊鏈國家隊再報新戰績 下個戰場「鏈」向哪?

「上鏈達3.5萬余筆、實現跨境融資等多項業務上鏈、業務量達823億元……」區塊鏈國家隊央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以下簡稱「央行貿金平臺」)近日再報新成績單,無論是場景突破還是業務接入,均取得新一輪「戰果」。 分析人士稱,隨著區塊鏈國家隊的佈局加碼,區塊鏈行業正在加速風險出清:一方面從側面推動了行業法律法規的完善,另一方面越來越多正規軍的出現,勢必會讓更多其他行業巨頭企業跟進,從而形成示範效應,逐漸實現良幣驅逐劣幣。 業務量超800億元 仍有多家銀行辦理接入 作為區塊鏈國家隊的央行貿金平臺,上線一年多以來已屢獲「戰果。 根據12月4日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發佈的公告,在場景落地方面,央行貿金平臺已實現供應鏈應收賬款多級融資、跨境融資、國際貿易賬款監管、對外支付稅務備案表等多項業務上鏈運行,央行「三通」(「微票通」「科票通」「綠票通」 )再貼現快速通道專案也已于11月20日正式上鏈。 業務接入方面,截至2019年11月29日,在深圳市參與推廣應用的銀行30家網點488家,發生業務的企業已達2315家,實現業務上鏈達3.5萬余筆,業務發生筆數近7000筆,業務量約合823億元人民幣。 值得關注的是,在業務場景不斷豐富的同時,央行貿金平臺上鏈銀行、企業數量仍在不斷增加。 據介紹,目前還有17家銀行已在辦理接入央行貿金平臺的手續。 央行深圳中心支行介紹,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貿易金融,可有效促進市場信任機制的形成,有助於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央行貿金平臺正是依託區塊鏈技術的這一特點,記錄了貿易融資業務的核心單據、關鍵流程,將貿易各環節「可信」的聯接到一起,使得貿易雙方以及任何一個中間參與者都能快速獲取真實資訊,並借助智慧合約這一工具推進交易快速執行, 從而降低企業融資總成本。 「區塊鏈國家隊的發展,對區塊鏈行業是一大利好。 」 蘇甯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孫揚指出,央行貿金平臺瞄準的是貿易金融場景應用,主要是希望通過區塊鏈技術,促進貿易金融供應鏈上的企業更暢通地獲得更便捷、成本更低的融資,目的是想讓技術為服務實體經濟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 良幣驅逐劣幣 行業加速風險出清 據瞭解,2018年9月,央行貿金平臺專案一期首次對外發佈並在深圳正式上線試運行。 此次在 「新戰績」的同時,央行深圳中心支行還指出,作為監管科技的實踐運用,監管部門可通過央行貿金平臺對貿易金融全流程、全生命週期進行穿透式監管。 由於底層資產高度透明,監管重點也從金融機構的合規層面逐步上升到系統性風險的識別層面,從而防範類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累積和爆發,在促進金融創新的同時維護金融穩定,規範市場健康發展。 行業一致認為,隨著區塊鏈國家隊的佈局加碼,區塊鏈行業也加速了風險出清進度。 一方面區塊鏈國家隊平臺迅速推進,從側面推動了行業法律法規的完善,另一方面,越來越多正規軍的出現,勢必會讓更多其他行業中的企業龍頭跟進,從而形成示範效應,逐漸實現良幣驅逐劣幣。 「現在註冊各種區塊鏈公司的特別多,很多都沒有技術,沒有場景,也沒有實際落地,只是在空談概念,未來這些公司都要出清。 」孫揚指出,區塊鏈國家隊的推進,正是要讓所有公司明白,不能再空談區塊鏈技術,而是要腳踏實地將區塊鏈落地到一個場景裡面去,實現對於客戶融資的價值、對業務效率的提升。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工智慧變革與管理研究院區塊鏈技術研究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劉峰同樣指出,央行貿金平臺蘊含的能級是不可小覷的,勢必能以更大的能量推動相關產業升級。 一方面會側面推動行業法律法規的完善,另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正規軍的出現,勢必會讓更多其他行業中的企業龍頭跟進,起到帶動作用,從而良幣驅逐劣幣。 劉峰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實際上是由於資料鏈不全面所導致,而通過區塊鏈技術搭建的平臺後,可對事後和事中的資料進行不可篡改的永久性保存,並通過即時資料,替代原有週邊資料進行建模,從而助力中小企業得到融資便利,加速審批流程。 他進一步分析,「貿易金融的融資資金可以不僅僅只進入中小企業,還可以通過構建的區塊鏈網路直接轉移到其供應鏈環節中的上下游企業,加速整個供應鏈流轉。 也減少了資金流和資訊流在流轉中帶來的資訊失真和資金風險。 」 未來行業風向:「下沉」與「出征」 央行深圳中心支行介紹,目前,央行貿金平臺仍在加快生態建設和全國推廣,已在甘肅落地,並與北京和內蒙古商談技術方案;同時,也積極與中國香港貿易聯動平臺、新加坡國家貿易平臺等境外同類平臺洽談對接事宜。 未來,平臺還將連接更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同類平臺,形成一個廣泛連接的全球貿易融資的高速公路、一個開放共用的貿易金融生態。 隨著央行貿金平臺的不斷發展推進,區塊鏈從業者該如何把握行業風向? 孫揚認為,除應收賬款融資場景外,未來區塊鏈國家隊將在區塊鏈農村金融、區塊鏈票據、區塊鏈存貨質押、區塊鏈小微金融等方面取得重大場景突破。 由此,孫揚建議,一方面,區塊鏈企業應做到足夠「下沉」,例如「下沉」至農貿市場流通,從農村生產、商品流通等方面,帶動金融「下沉」。 另一方面則應不斷「出征」,中國區塊鏈企業應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基礎設施,尤其是各大行,應勇擔使命,參與國際區塊鏈技術開源組織、標準組織等,爭取多做貢獻,爭取話語權。 針對未來區塊鏈國家隊的應用場景,在劉峰看來,隨著 「一帶一路」的逐漸延伸,將會有更多的區塊鏈技術及企業應用到諸如跨境支付及清結算等方面。 他進一步分析,當下,對於區塊鏈金融類從業者,應從金融本身來看待區塊鏈的作用,自身再通過不斷學習去適應新技術帶來的環境變化。 對於非金融類從業者,還是要回歸自身行業本身,可先對非核心業務進行嘗試使用,通過分析後再逐步地把區塊鏈融入到自身業務中去。 孫揚則稱,區塊鏈從業者要去真正開發核心技術,如共識演算法、加密演算法、智慧合約演算法、多鏈平行算法等,可聚焦一個領域進行穿透,不要什麼都做,如航運、農業生產、工業互聯網等,要結合實際業務場景,做提升效率、促進融資、 降低融資成本的實事,少一些浮誇,少一些空談。

伊斯坦布爾分叉提升以太坊性能,以太坊能否成為「世界電腦」?

「以太坊太慢了」 人們對以太坊的普遍印象是它的交易處理速度太慢了。 但從哪方面講慢呢? 對於金融服務來說,這似乎足夠快了。 人們之所以錯誤地說「以太坊慢」,是因為他他們誤解了這一偉大的事物,反而覺得它慢。 ETH之所以能夠運行,是因為使用者希望付費(以「gas」的形式)來進行計算。 如果以太坊網路堵塞,這意味著有更多的人想要付費使用以太坊的計算,而不是它的容量允許這樣。 換句話說,假設你有一家蘋果商店(Apple Store),並且有越來越多的顧客在排隊購買最新款的iPhone。 你的顧客越多,利潤就越多。 如果你很難接受人們為了使用你的服務而給你的錢,那麼你做得很好。 在那種情況下你是不會抱怨的。 「世界電腦」 事實證明,在計算上達成共識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因此它的過程也是非常緩慢的。 伊斯坦布爾分叉將使以太坊的共識更快一點,但實現「世界電腦」似乎還有些誇張,因為這表明可能有一個單一的設備來處理世界的計算需求。 它甚至沒有達到每秒3000筆交易的速度。 以太坊目前的狀態更像是一台「信任機器」(Alex Winter執導的一部區塊鏈紀錄片的名字),而不是一台「世界電腦」。 去中心化應用 什麼是「去中心化應用」(Dapp)? 這是一個容易混淆的混合隱喻。 「應用(app)」這個詞與智慧手機和「應用商店(app Store)」的興起是分不開的。 所以,當你說「DApp」這個詞時,你腦海中會出現一個類似的充滿無限可能性和創造力的世界。 在最初的以太坊白皮書中,關於創建圖靈完備(Turing complete)的「世界電腦」的討論使這種有缺陷的推理更加複雜。 「世界電腦」意味著無數的應用程式可以在以太坊上運行。 但是,由於在共識情況下運行計算是有成本的,即使共識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它總是比在沒有共識的情況下運行計算的成本要高。 「自動售貨機」 達成共識的代價,就是為什麼尼克•薩博(Nick Szabo)所稱的「自動售貨機」更有意義。 如果一行代碼不能處理價值,那麼為什麼不在一個更快、更便宜、更中心化的環境中執行它呢? 這減少了存儲、傳輸、購買、銷售、分割、共用或以其他方式操縱價值的實際應用。 這意味著實際應用自然是實用的價值輸入輸出類智慧合約,如去中心化交易所、代幣互換、非同質代幣(nonfungible token)出售、代幣發行(ICO或STO)合約、貸款和任意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 如果我們有一台「世界電腦」,那麼談論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可能是有意義的,但在此之前,我們擁有的是只是自動售貨機。 去中心化金融 如今,與數字資產抵押和借貸相關的智慧合約正受到廣泛關注。 在這方面,ETH尤其處於有利地位,因為它擁有相對較大的流動資金池和非常高的可程式設計性。 DeFi的意思是有各種各樣的可程式設計數字金融產品,但目前「借貸類應用」的概念是最受關注的。 特別是,貸款似乎很有吸引力,因為目前的DeFi協定產生了高達10%的利率。 這可以被視為加密領域的「殺手級應用」,因為傳統的銀行長期以來一直接近于零利息。 這也是驅使新使用者使用加密貨幣金融的理由。 目前, DeFi合約已鎖定了近7億美元的資金。 隨著越來越多尋求高回報的資金湧入市場,如此高的利率能否持續還有待觀察。 賭博類應用 另一個明顯的應用是賭博應用。 這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一種變體,但本質上使用者並不是用一種代幣交換另一種數量可預測的代幣,而是用代幣交換不可預測的回報。 與其他形式的線上賭博相比,基於智慧合約的賭博的一個優點是玩家可以通過仔細審查智慧合約來確定賭博機是否「被證明是公平的」,而不像中心化的交易所那樣明顯是不公平的。 對速度的需求 如果我們構建的只是「自動售貨機」、去中心化金融和賭博類應用,那麼我們真的需要以太坊具備高的性能嗎? 「去中心化交易所」供應商堅持認為,只要速度足夠快,他們就能實現「中心化交易所」的流動性。 但從歷史上看,流動性總是向高頻交易場所轉移,而可信計算總是會比不可信計算帶來更高的性能優勢。 性能提升的一大好處就是增加了現有應用的容量,使更多類似的應用能夠在以太坊上運行。 …

伊斯坦布爾分叉提升以太坊性能,以太坊能否成為「世界電腦」? 閱讀全文 »

亞元ACU白皮書全球發佈會將于本月16日在香港召開

2019年12月16日,亞元ACU白皮書全球發佈會將在亞太金融中心——香港盛大召開。 屆時,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政界、商界、學術界和科技界的權威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亞元ACU邁向全新的偉大征程。 根據資料顯示,亞元ACU是基於亞洲金融一體化構架的亞洲區域性通用貨幣。 亞元ACU將開創性地運用區塊鏈金融技術,以數字貨幣的形式發行、兌換、流通和結算,並使用「黃金」作為主儲備資產,從而彌補單純數字貨幣和信用貨幣的缺陷。 亞元ACU自1997年被首次提出,歷經長達二十年的研究和探索,但始終「難產」。 2018年,亞洲數字貨幣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從亞投行接手「亞元ACU」及「亞元ACU」在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的商標版權,開始了一年的潛心設計、研究和開發,終於將于本月16日正式面世。 目前,已有多國表態將積極參與亞元ACU在全球範圍的推廣和應用。 亞元ACU作為聚焦于金融,著眼于科技,立足于全球的區塊鏈領域最高級別專案,將逐步發展成為區塊鏈金融升級、區域性通用貨幣推廣、數字貨幣價值傳遞的權威力量,最終成為全球最具公信力,影響範圍最廣,受眾人群最多的世界領先的區塊鏈技術應用之一。 亞元ACU作為區域性通用貨幣的先驅者,將擔負起歷史使命,攜手亞洲各個民族,各個經濟,齊心打造亞洲經濟一體化的宏偉藍圖,共同創造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美好未來,帶領全球經濟邁向更加輝煌的嶄新時代!

歐盟下達穩定幣禁令:風險理清之前不允許任何一種「全球性穩定幣」在歐盟運作

歐盟當局指出,理事會與執委會意識到,「穩定幣或許在提供便宜且快速支付上具有效用」,但同時也可能因此帶來更多風險與挑戰。 據瞭解,這份聲明12月5日已獲得歐盟理事會的經濟與金融事務委員會(ECOFIN)批准。 目前為止,並不清楚這份新聲明之後是否將進一步影響任何行動,或是成為任何具備法律約束力的基礎。 截至截稿時間,歐盟理事會發言代表未及時回應置評請求。 穩定幣是種與其他資產的價格相掛勾的數字貨幣,借此避免加密貨幣常見的價格波動性。 歐盟當局在聲明中就列出採用穩定幣的諸多風險與問題,而若以全球性的規模採用,穩定幣終會威脅到貨幣主權。 聲明指出, 這些安排帶來許多面向的挑戰和風險,例如:與消費者保護、隱私、納稅、洗錢、恐怖主義融資、市場誠信、治理和法律確定性相關… 這些疑慮可能會被擴大,而且可能對貨幣主權、貨幣政策、支付系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金融穩定性以及公平競爭造成新的潛在風險。 正因如此,歐盟當局指出,要解決由全球性穩定幣引發的挑戰,需要全球各國協力行動。 此外,聲明還指出,各種計畫在歐盟境內發行穩定幣的機構實體必須迫切提供「全面性與合適的資訊,以利於針對現有法規的適用性進行核試評估」。 歐盟理事會與執委會總結表示:「沒有全球性的穩定幣計畫能夠在歐盟境內運作,直到法律、監管與監督挑戰和風險獲得充分辨別與解決。 」 雖然歐盟當局指出許多和穩定幣相關的風險,但也表示歡迎央行致力於評估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成本與好處,並且致力於提供快速與平價的跨境支付。 法國央行計畫在2020年試驗一種用於金融機構的央行數字貨幣,並將在明年第1季底之前測試這項數字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