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佈的一份央行數字貨幣報告顯示,截至今年7月,全球有約97個國家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處於研究或開發階段,但僅有尼日利亞、巴哈馬兩個國家正式推出。
從IMF統計數據來看,全球已有近半數國家研究CBDC。中國銀行原行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組長李禮輝也曾在直播中透露業內多數專家學者認為央行推出法定數字貨幣有多方面優勢。一是可以節省現金流通的成本,特別是偏遠又遼闊的地區,以及在跨境零售支付的場景中,法定數字貨幣能夠有效降低現金流通的成本。同時,因為數字貨幣更難造假,它可以幫助阻止假幣。二是可以強化支付系統的公共屬性,推進普惠金融環境。法定數字貨幣能夠為公眾提供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支付工具,而且不需要商業銀行的帳戶,甚至不需要商業銀行來做中介。三是可以為數字資產交易提供端對端的、可靠的支付工具。在未來的數字資產的市場中,應用智能合約技術,就能夠按照約定的商業條款和適應的法律自動執行價值的轉移。四是可以加強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特別是在經濟長期衰退的階段,法定數字貨幣可以非常便捷地實行特殊的利率政策。
雖然法定數字貨幣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截至目前,僅有兩個國家正式推出,也有背後的原因——央行推出法定數字貨幣存在潛在的風險。在同一場直播中李禮輝表示,法定數字貨幣可能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可能會削弱商業銀行初始的信貸能力和盈利能力。公眾的存款可能從商業銀行流向中央銀行,逼使商業銀行提高利率獲得資金留住客戶。二是更容易觸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當金融市場出現波動時,信用等級比較低的商業銀行可能會出現難以控制的法定貨幣的存款擠兌,而且容易引起連鎖效應。三是中央銀行擁有貨幣市場調控,更加直接的潛力,但是,同時也可能承擔更加直接的責任,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將會大幅度地擴張,但在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中央銀行就必須向商業銀行提供更多的流動性支持。除此之外,不僅是中國,甚至其它國家都要面臨法定數字貨幣超大市場零售級別的高併發需求。而目前來看,法定數字貨幣背後的支撐技術無法滿足高併發需求。
法定數字貨幣需要共識機制、分布式賬本、加密算法,對等網絡等多項技術支持。而目前,能熟練應用相關技術的便是已經研發電子貨幣的區塊鏈公司。作為全球領先的區塊鏈公司,ACU 集團已開發出自己的區塊鏈技術,推出電子貨幣ACU,致力於成為在各領域的主要參與者和貢獻者之一。目前,ACU集團正在將自己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金融相關生態系統,包括支付、交換、數字銀行和其它優質的區塊鏈項目的孵化。為協助解決全球各國央行在電子貨幣、區塊鏈方面遇到的難題,ACU特別推出新的系統,可將電子貨幣ACU與當地法定貨幣直接轉換為新的電子貨幣,完成全球流通。在馬來西亞,ACU推出與馬來西亞法定貨幣令吉(MYR)掛鈎的電子貨幣ACUM,使用ACUM在全球系統中流通,不但實現電子貨幣ACU、ACUM與令吉之間的匯兌,減少用戶匯兌損失、降低匯兌成本,還將令吉直接納入ACU全球流通系統中,實現令吉的全球流通,保證令吉在全球的流通份額。ACU可與黃金資產、法定貨幣……按當地國際交易需求量配備資產托底,根據各國央行需求進行資產掛鈎。借助ACU穩定的全球網絡系統,多年的區塊鏈經驗,各國央行可輕鬆實現技術升級,實現法定貨幣與電子貨幣的自由轉換,在ACU網絡中完成全球金融交易。
據IMF報告顯示,目前,仍有2/3的非洲國家尚未研究CBDC,鑒於非洲國家金融基礎薄弱,ACU集團借助跨越國界扶助計劃,正在幫助非洲國家研發CBDC,迅速提升該地區的金融科技水平。